2020年6月3日 星期
王文书:石头缝里“刨金挖银”
石头缝里寸土寸金
王文书在基地为药苗浇水
查看金银花的长势
工人们不畏山路艰险,前往务工
芍药飘香管护忙
站在山顶,看着药材基地,拓荒人内心充满希望
石缝里开荒
传授药材种植技术

  高枧乡,崇阳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大山深处,到处都是裸露的大石头,有些地方根本看不到土。车窗外,石头以各种不同的姿态静默在路边、山脚,或者山顶。但仔细一看,漫山的石头缝里,长满了金银花、芍药、射干、碧根果等中药材……这些成果离不开拓荒人——

  5月20日,记者登上崇阳县高枧乡义源村华罗寨时发现,曾经石漠化的荒山,如今已变成“绿色银行”!

  “荒山变青山,青山成金山。这样的传奇,由王文书书写!”该村63岁的唐永辉老人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屋后这座叫华罗寨的大山就黑黢黢的,乱石成堆,杂草丛生,沟壑纵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分田到户时,我家分得了屋后的13.6亩山林,可山上除了石头,就是些零散的灌木丛,根本找不出一棵树。”老人说。

  几十年过去,屋后2000多亩石头山从未给贫困的村民带来半点收益。

  “我们这里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但石头缝里的土壤却是稀有的富硒黑土,非常适合种药材,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种!”2011年,该村青年王文书的一番话,让村里很多人“不再平静”。

  王文书是土生土长的义源村人,出生于1973年,因家境贫寒,不到18岁就外出打工。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他在安徽合肥做起了钢材和餐饮生意,积累了一定资金。

  凭着在外经商学习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又乘着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的春风,他回到老家,开始在山上石头缝里种植药材,开启了自己的淘“宝”之路。

  起初,山上没有路,他就自己挥起铁锹、举起铁锤,动手凿石修路,双手磨起了一个又一个血泡。为了能让药材苗子在石头缝里“安居”,他起早摸黑,还在山上盖起了草棚,以基地为家,和工人们一道,吃住在山上。

  除了挖坑难,运苗、填土、浇水,种药材的一系列环节在这里都加大了难度,为了把苗子从山下搬上山,他们只能肩挑背扛沿着石头攀爬,肩膀都勒出了血印、双脚被石头刺了无数道口子……

  为了学会药材套种模式的栽培方法,他先后多次到药材种植大县、市和先进药材基地参观学习,受到启发后,便将碧根果、金银花和白芍进行套种,提高效益。

  在他和工人们的辛勤抚育下,大石头缝里种的射干,丰收时竟比脸盆还大。春牡丹,夏芍药,金花银花更夺目,华罗寨成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药材,改写了华罗寨的历史,也承载起义源村人的小康梦!2016年,该村以王文书的基地为龙头,成立了骏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探索中药材种植、管护、加工、销售之路。50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其中精准扶贫对象23户。

  如今,王文书正在着手建设药材加工厂,他还依据当地山水风貌,结合健康、旅游、生态、扶贫的理念,逐步将华罗寨打造成养生度假胜地。

  相关链接:

  崇阳县高枧乡位于鄂赣两省交界处,全乡“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一直影响着经济发展。在王文书的带领下,义源村坚实地迈出了“向荒山要效益”的第一步。

  高枧乡林地面积11.31万亩,其中荒山面积3万亩。在义源村的影响下,通过灭荒带动村民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不仅为农民增收蹚出了新路子,还成了该乡破题农村振兴难的重要举措。

  截至2019年底,高枧山上已看不到密密麻麻的茅草丛,3万亩荒山全部覆绿,成功实现从茅草荒山到花药小镇的华丽变身。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图/张大乐 陈红菊 文/马丽娅

2020年6月3日 星期

第06版:影像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