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大疫
群防群治 慎终如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群防群治、共克时艰,全县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工作有序有效科学推进——
1月22日,通城县启动二级响应,1月24日启动一级响应,全县动员,连续奋战,第一时间实施县域封闭,第一时间实行“三级隔断”,第一时间开展人口排查,第一时间聚焦重点部位,确保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科学救治,在医院和社区两个战场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3月4日,通城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县内在院治疗清零、疑似留观人员清零和密切接触者清零。全县累计确诊病例58例,治愈出院56例,死亡2例,治愈率96.55%。
3月7日,被省确定为低风险区域后,实行“一对一”驻企特派员制度,积极推动转型式恢复,全县837家工业企业、3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6个重点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开工。
4月5日,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率调研组来通城县调研,对平安电工、三赢兴科技、玉立砂带等企业予复工复产以高度评价,要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把因疫情落下的产能抢回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统筹谋划疫情防控,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体现担当作为
自觉对标看齐,深入贯彻上级部署。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安排,与省、市同步进入“战时”状态,确保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省、市重要会议和领导讲话安排的工作任务、省市防指交办的每日重点事项全面进行责任分解,具体到事,落实到人,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对市派驻通城前方工作组督查反馈问题,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坚决整改到位。
科学统筹谋划,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全县上下立即行动,迅速投入战“疫”。1月20日晚12点,连夜召开县政府工作会,专题研究疫情防控。1月21日,成立县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取代县卫健局1月17日成立的通城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对全县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1月22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防控指挥机构再次升级,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的防控指挥部,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防控组等1办11组工作专班,构建起有效运转的战时防控工作体系。1月23日,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印发《通城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启动防疫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定期会商机制,明确全面进入防疫战时状态。1月28日,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成立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指挥长的加强隽水城区社区发热病人管控工作指挥部。1月30日,成立由县政协主席任指挥长的农村前线防控指挥部。2月8日,为进一步加强隽水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控,成立由县委组织部长任指挥长的通城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隽水镇分指挥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主动作为、协同联合、合力战疫,相应组成防疫工作专班,全面调整工作日程,切实履行职能职责,全县上下全员齐上阵,形成了层层抓防疫的的工作格局。
激励作为担当,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战疫打响以来,全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1月26日,县委下发《关于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组)转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队(组)的通知》,全县151个扶贫工作组,288名驻村干部迅速到岗到位,就地转变为疫情防控工作队。1月29日,县委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中亮身份树旗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动员全县广大无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2月9日开始,除参与一线防控工作人员之外,全体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全面参加社区防控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满怀热情,激励关爱一线干部,下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考察识别干部的通知》,在疫情防控一线培养干部、锻炼干部、考察干部,对县人民医院、交通运输局驻石南镇杨山村工作队队长李红光进行嘉奖,李红光同志在疫情防控一线职级晋升为三级主任科员。同时,落实关心关爱政策,为全县及云南医疗支援队共1213名医护人员发放一次性慰问金和临时性工作补助936万元,慰问一线医护人员152万元。
严明工作纪律,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考验,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作为检验干部政治品质和能力作风的标杆卡尺,全县行动、全员上阵,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带头履行政治责任,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一线了解实情、掌握底数,在一线解决问题、抓好落实,在一线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各乡(镇)、县直单位党委(组)班子成员迅速到岗到位、驻村蹲点,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用实际行动展示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担当作为。同时,坚持疫情防控和督导检查同步推进,印发严明疫情防控工作纪律的通知,开通疫情信访举报电话,组建16个督查专班,适时开展督查检查,共印发《督查通报》15期,下发《监察建议书》20份、交办函6份、督办函32份,督促立行立改问题140个,“回头看”督办整改问题42个。坚持从严从重从快要求,严肃追责问责在防控工作中庸政懒政、失职失责人员,共问责党组织7个、处理党员干部9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50人、组织处理47人。
统筹构建责任体系,
第一时间全面开展疫情防控
第一时间实施县域封闭,严防外部输入。1月22日,通城县各省界高速路口、国省道进出口和客运站设立疫情检测点,对所有进出县境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全天候把好“入口关”。1月24日起,对全县所有网吧、歌舞厅、电影院、酒店餐馆等经营场所全部关停,严禁一切请客、聚餐、聚会、舞龙舞狮等群众聚集活动。倡导全县人民群众不登门拜年、不走亲访友,自觉居家观察14天。除工作人员外,禁止所有人员流动接触,大大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制定出台十项措施,倡导村村封闭、户户隔离,所有小区电梯关停,发放出入通行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同时,以小区、村组为网格单元,调配治安、医护、物资采购等人员,加强道路封锁、值守巡查、登记管理,严控人员进出。对居民楼栋出现确诊病例的,封闭整栋;对小区发现3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的,封闭小区;对行政村发现1例确诊病例的,封闭村湾(小组);对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的,封闭全村。在封闭期间,严格落实“六个到位”,居民不得进出、不得聚集,必须服从管理人员安排。
第一时间实行“三级隔断”,严防内部扩散。1月23日起,全县所有客运站点关停,所有公交、出租车暂停营运,通城发往武汉、鄂州、宜昌等北向班车全部暂停营运,限制网约车、旅游车不得进入武汉。24日起,对通城县与邻县所有公路出入口实行交通管制,全县境内所有高速出口、国省道、县乡村道全部封闭。26日上午8时起,全县实行区域限制“三级隔断”,即村与村之间隔断、乡镇与乡镇之间隔断、城区与相邻乡镇之间隔断,相互之间仅保留一条应急绿色通道。2月4日起,全县城乡实施交通管制,与防疫无关的非公务车辆一律禁行,所有加油站只对公务车、救护车和生活保障等防疫工作车辆开放服务。全县共设置隔断卡点2552处,其中全封闭卡点1364处、绿色通道卡点1188处,有人值守卡点均实行三班倒,全天候严格管控。
第一时间开展人口排查,严防人员流动。坚持把排查作为发现、阻断传播源的重要任务,实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走访,统筹城乡同步推进,逐一上门排查登记。疫情初期,在全县各进出境路口、高速路口和车站设立疫情检测点,对进出县境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应急响应启动后,全县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社区)迅速组织专班,对本辖区内所有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坚持每天上门检测体温,及时上报信息。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对全县所有城乡居民上门面对面做好排查核实。全县累计排查469098人,锁定从武汉返回通城15459人,全部实行有监督的自我隔离。3月29日,甘肃省卫健委发布公告,“甘肃新增湖北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该患者胡某某系通城人。县防控指挥部连夜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留观处置工作,共追查到胡某某发病前14天在咸接触人员49人,其中:6人已赴外省,电话随访,并发函协查无异常;43名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CT筛查无异常(一名孕妇不宜进行CT检测和一名84岁老人因行动不便CT未查)。
第一时间聚焦重点部位,保障特殊群体。对看守所、福利院、救助站、精防所等重点部位、特殊群体防控,落实主管机构和属地管理双重责任,进入看守所、拘留所人员必须先集中隔离14天再拘押,福利院、养老机构包括工作人员在内所有人员一律只出不进,特殊场所全部进行封闭管理。全县看守所、拘留所共有在押人员223人,11家乡镇福利院、2家民营养老机构共有服务对象289人,全部正常。同时,对全县散居在家的1900名精神病人上门巡回问诊、送医送药,对疫情管控期间滞留通城的45名外地人员全部集中到救助站封闭隔离管理,确保生活有保障、疫情有管控。
统筹调度医疗资源,
确保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深入细致开展流调,确保应隔尽隔。从县疾控中心、县卫健执法局、县市场监管局、11个乡镇共抽调98人,成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16支,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全面排查、全面追踪,做到活动轨迹全查清、密切接触者全隔离、活动区域全消毒。同时,设立县委党校等8个集中留观点,储备隔离房间447间,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集中留观;严格落实“五个一”和“三包一”措施,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留观。全县累计流调密切接触者1631人,其中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留观485人,从中筛查出确诊病例14例(含临床诊断病例4例)、筛查出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和CT检查异常12人,其他密接人员已全部按要求隔离观察14天。
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确保应收尽收。一是紧急改造定点医院,提升收治能力。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县级定点医疗救治医院,隽水卫生院、五里卫生院为医疗救治后备医院,征用同仁医院为城区定点发热门诊、仁济医院为排除疑似病例集中治疗医院,乡镇卫生院为农村定点发热门诊。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对县人民医院内科楼等4家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紧急改造,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建成合规收治病房270间、病床524张,确保全县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患者应收尽收。二是合理调配医务人员,加强救治力量。组建15人的医疗专家组,指导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加强疫情形势研判,研究制定救治会诊方案。同时,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分类登记和业务培训,按照“全县一盘棋”原则进行统筹调配。目前,全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有1946人(其中云南支援医疗队45人);分类培训医务人员10批300余人,调配到感染病区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210余人。
全力提升救治效果,确保应治尽治。一是规范收治流程。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临时关闭全县所有个体诊所,建立发热患者乡镇卫生院专车接诊和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首诊制度,实现村(社区)、乡镇卫生院、县级定点发热医疗机构三级,对可疑发热患者联合管控无缝对接,有效减少发热患者的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二是实施分类救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发热患者,根据诊断类型及病情轻重落实分类管理、分区集中收治(共设有隔离病区7个),由医疗专家组、中医专家组,进行统一查房、统一会诊;同时联合云南支援的医学团队及市省级专家力量,通过微信会诊或网络远程会诊分析患者病情,根据会诊讨论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通过网络借鉴上级医院的治疗经验,保持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一致性,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全面防控。
注重中西医结合,确保科学救治。通城县率先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对所有收治入感染病区的患者,均使用中药治疗,且随国家、省、市、县下发的中医药诊疗文件及患者病情发展随时调整中药处方。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大胆尝试,把中药熏蒸疗法、中药汤剂、中药饮片等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医药参与率达95%以上,取得了明显疗效。
统筹保障市场供应,
确保疫情期间社会大局稳定
全力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一是清查家底找库存。全面清查县乡医院和疾控中心、环保、畜牧等部门防护物资,做到按需分派。二是广拓渠道抓采购。发动乡友、商会、企业,调动省内外、海内外各方资源,先后数次从县外多渠道采购医用口罩、防护服、酒精、消毒液、密封袋、专用垃圾桶收集袋、红外线温度检测仪、多功能呼吸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CT机、防疫消杀车等医疗救治、防护及消杀设备,并及时分配至各条防疫战线,保障一线需要。三是多方聚力筹物资。采取对外发布求购信息、倡议爱心募捐等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截至3月20日,县慈善总会共收到捐款2298.9814万元,其中社会捐赠697.56143万元,已拨付使用1802.9783万元;县红十字会共收到捐款838.3521万元,其中社会捐款453.86325万元,已拨付使用712.5577万元;接收医疗物资136.23万件(套、个、瓶),已发放104.56万件(套、个、瓶)。四是收紧关口保供应。全面加强医疗防护物资统筹使用,优先保障收治医院、发热门诊、留观点等医护、流调人员使用,重点保障交通卡口、市场监管、城管环卫、基层乡镇等防疫一线需要,确保医疗防护物资发放规范有序、使用科学合理。累计采购医疗物资293.38 万件(套、个、瓶),发放288.2万件(套、个、瓶);累计拨付各乡镇378万元,拨付三家定点救助医院和12家发热门诊295万元,拨付医疗设备购置和医用物资经费2256万元。
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共筹集疫情防控资金6318.21万元,其中县级财政安排3180.88万元,全县各类生活物资供应充裕,经营秩序良好。一是加强产销衔接,拓宽供应渠道。与县内基地和县外供应商主动对接,积极指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货源组织,累计采购配送粮、油、肉、禽、蛋、蔬菜、奶粉等主要生活必需品4000多吨,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二是开辟绿色通道,畅通物流配送。建立快速通行机制,指定宏锦果蔬、香城联农、绿美鲜三家公司负责全县蔬菜供应,680多台市场保供车辆凭县防控指挥部证明快速通行。同时,实施三级配送机制,在城区设立8个应急物资储备库,乡镇根据地域和人员分布设立5至10个配送点,确保生活必需品及时送到群众手上。三是严格防控要求,组织商超营业。四是倡导电商消费,推广无接触配送。组织乐淘乡货等5家电商平台发挥优势,提供网络购物和线上服务。大力推广“居民线上下单—商超分拣—线下网格员无接触配送”模式,累计为隽水城区3万多户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近1000吨。
全力保障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一是保证交通运输畅通。在严格落实“三级隔断”防控措施的同时,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流调、运输、应急、救治、供应等车辆运行通畅。二是保证群众用水安全。县水务集团56名职工始终坚守在自来水生产、污水处理、水质监测、管网维修等关键岗位,抢险管道10多次,保障全县居民和医院、留观点正常安全用水。三是保证电、油、气、通讯等畅通。电力、广电、石油、天然气、通信等部门应急分队随时待命,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公布维护电话,第一时间抢修各类故障,确保群众电视、天然气、通讯等正常、安全运转。
全力保障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不断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在所有居民小区、村湾屋场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告示,通城电视台、“云上通城”开设专栏,广播电台村村响全天循环播放,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及时推送,让群众掌握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严格遵守戴口罩、不握手、不聚集、不窜门、不走亲和居家隔离14天等硬性规定,并第一时间对外公告县内疫情、防疫举措、取得成效、先进典型,增加防疫工作透明度,坚定群众打赢防疫战的信心,避免不必要恐慌。二是加强治安管理。公安机关组建10个工作专班,加强应急处突和社会治安巡逻,交警、治安、巡逻等警种全员上岗,投入警力359人,各派出所警力156人全部在岗在位,武警、巡特警继续联勤,对隽水城区加强交通疏导和街面治安巡逻,对超市、医院、疫情隔离观察点等重点部位和人员流动场所开展巡逻防控。自1月23日至今,全县刑事类警情下降41.5%,交通事故类警情下降57.6%。三是坚决维护防控秩序。严格依照法律和防疫规定查处拒绝检验检疫、强制隔离等不执行相关禁令、不服从管制措施的行为,坚决打击造成病毒传播、破坏医疗秩序、哄抬物价、起哄闹事等违法犯罪活动,先后破获刑事案件8起,查处涉疫行政案件192起,行政处罚403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7起。
统筹推进复工复产,
做到防疫和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安排部署,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相继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指挥部会商会等会议,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反复研究安排,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春耕备耕、造林绿化及财政税收等各项重点工作。
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春季“三农”工作。目前,全县3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34家复工复产,复工率达94.4%。一是春耕备耕突出早。及时制订《关于开展202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的通知》《通城县高致病性感防控工作方案》《通城县2020年度春耕备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疫情条件下早稻生产方案》《疫情条件下农机闹春耕工作方案》等文件,对农业生产进行早安排早部署。组织农机经销商调配拖拉机、旋耕机、微耕机等机械4000余台,调入鸡苗1.7万羽,筹油茶苗、茶苗等绿化苗木470万株,蔬菜种苗 1000 万株,备水稻、蔬菜种子64.5万斤,农药20吨,化肥500吨,满足全县春季生产需求。全县29名农技人员和52名畜牧兽医人员迅速到岗到位,进村入户有序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禽流感防疫、农资配送等工作。二是畜牧生产突出保。启动饲料经销定点销售和点对点配送服务,累计配送饲料6300吨,解决养殖户饲料、兽药等生产物资短缺困难。协调县内3家养鸡场与宏景果蔬等收储企业对接,每天销售鸡蛋4000公斤,收储鸡蛋200吨。全力开展非洲猪瘟、禽流感防控工作,调疫苗117.5万羽份,免疫畜禽89.76万头(羽、只)。注重防疫和复产并重,每天组织巡查队伍到屠宰场、饲料经营点、养殖场督查防控工作和生产物资落实情况。三是植树造林突出快。油茶苗木配送快。黄袍山林科公司今春可供应两年生油茶良种容器苗120万株左右,可满足1.5万亩油茶造林需求。从2月25日开始组织配送油茶苗木,已配送1050901 株,折合造林面积12475亩,其中连片面积千亩以上基地1个、200亩以上基地2个、100亩以上基地8个。精准灭荒启动快。今年造林计划任务1.5万亩,已规划设计到山头到斑点166个小班1.76万亩,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其中人工造林和补植+封山育林13621.7亩,已完成整地造林11760.7 亩。美丽乡村绿满家园工程村庄绿化项目85个无疫村已开始组织苗木和劳力施工。四是水利建设突出稳。组织8个专班对全县97座中小型水库、194口高帮塘、66座水电站、15处重点泵站、19处重点水闸和河堤险工险段进行全面的徒步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督促问题整改,制定度汛计划和应急预案,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有备无患;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灌区续建配套和水毁修复等防洪工程整治项目已完成了开工准备工作,在主汛期前基本完工,确保安全度汛。
落实政策,全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按照“风险可控、属地负责、分类复工、平稳有序”的原则,坚持分类施策,提前谋划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排查分析对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前用工情况、生产准备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建立上下联动、登记备案、健康监测、措施落实四项机制,稳妥推进企业分类分步复工复产复市。一是制定《通城县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全县商业、服务业实行分类分步复工复市的通知》,编印《通城县复工企业接受检查制度》《企业复工健康防护手册》《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疫情防控指导手册》,给予复工企业全面政策、路径指引,明确企业复工复产条件、报备程序及所需要材料,使企业有抓手、有指引。二是坚持优化服务,向全县90家复工复产企业派驻“一对一”驻企特派员,为企业办理工作证件、车辆通行、物流运输等提供上门服务,免费发放口罩、测温仪、防护服等防控物资。三是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制定《通城县关于落实湖北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财税支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出台《通城县县属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减免部分租金实施细则》,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物流、物资等问题,拨付稳岗返还补贴资金158万元,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截至4月上旬,全县工业企业已复工837家,复工率100%,其中规上企业(94家)达产率88.7%;规上服务业已复工27家,复工率93.1%;重点在建项目已复工186个,复工率100%;商贸服务业复市21573家,复市率99.24%;房地产开发业已复工21家,复工率100%;有资质的建筑业已复工16家,复工率100%。
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劳动力就业复业。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宣传。推出十条“硬核”措施,对在家创业就业的,予以奖励补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同时,县委书记、县长致信广大乡亲,鼓励在家就近务工就业,并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县内企业用工招聘信息和本县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二是精准劳务输出,助力返岗复业。全面摸底统计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意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中介组织作用,指导做好健康证明开具,申领“通城县健康码”,在全市率先开展“点对点、一站式”专车运输服务,通过与当地商会实行点对点接应,统一组织大巴车,安排外出务工人员免费乘坐,全程提供免费餐饮服务,确保务工人员顺利抵达。三是开展网络招聘,推动就近就业。开发推送“通城公共招聘微信公众号”,开展“桃李春风引英才”大型企业网络招聘会活动,用人企业线上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足不出户查询岗位信息,在线投递简历或联系用人单位进行求职。目前,共发布招聘岗位14980个,线上应聘人数1700余人,达成协议955人。四是聚焦产业扶贫,做好贫困户就业。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就业,多措并举推进扶贫微工厂复工复产。全县已有6个扶贫车微工厂复工,就地就近吸纳80余人就业。截止4月上旬,工业企业就业13813人,返岗率99.1%;规上服务业就业2343人,返岗率95.83%;房地产开发业就业461人,返岗率100%;有资质的建筑业就业6849人,返岗率98.67%。
统筹谋划,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复工开工。印发《关于做好重点项目复工开工的紧急通知》,制定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分步实施计划,规范复工开工程序,筛选确定202个体量大、带动引领性作用强的项目尽快复工开工建设,营造抓项目促投资的浓厚氛围。目前已有高速公路出口与G353省道绿化工程、城区河道生态治理、柳堤滨河公园等96个重点项目复工开工。二是高标准谋划“十四五”项目库。抢抓国家近期应对疫情防控出台的财政金融、就业保障、应急管理、环境治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按照先进制造、农林水利、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现代服务六大类别,谋划了第一阶段的“十四五”规划项目库项目850个,计划总投资4016亿元。三是强化项目复开工建设服务保障。提供便捷审批服务,畅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对确需提交材料原件的,提供电子材料件即可办理,待疫情结束后补交材料原件。结合开展疫情防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节后返岗服务等工作,切实解决项目建设用工问题;全力做好融资、水电油气运等相关要素保障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复开工企业资金不足、交通受阻等问题,为企业开足马力、有效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路绿灯。
促发展
开足马力 有效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