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词的感受都不一样,诗词文本本身也存在着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王立群教授以数十年学术造诣,将教学中教授古诗词的独特感悟著作成书。全书对诗歌的解读,从个人的评点出发,立足诗词语境,针对经典名句,抽丝剥茧,旁敲侧击,深入浅出的流行语言让传诵一千多年的经典古诗词活在了当下。书中见解独到,风趣幽默,既可供读者长时间仔细研读,也适合于百忙之中“走马观花”,可以说是一本新“人间诗话”。
什么最能够简洁却不粗暴地呈现大千世界的寒来暑往、人类生活的秋收冬藏、百姓平常日子的仪态万千,答案毫无疑问,当然是诗词。
因此,南朝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春日的暖风,处处啼鸣;秋日的明月,寒蝉凄切;夏天的乌云,狂风暴雨;冬日的冷月,彻骨严寒。这些四时节令气候的变换,肯定会触动人类敏感的心灵,诗人自然就把它写在诗歌中。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诗人却想到了未能聚会的亲朋,于是就写诗来寄托思念;离开家人朋友,一个人形单影只,诗人就写诗来表达忧伤哀怨。至于那楚国的大臣被迫离开不舍的国都,汉朝的女子无奈辞别汉家的宫阙;疆场上的士卒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之中,魂魄追逐着飞去的蓬蒿;守边的士兵扛着戈矛镇守一方,战斗的豪气直冲云霄;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女子眼泪哭干;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归;有的女子有蛾眉扬起,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国倾城……所有的这些场景,所有的这些遭际,深入内心,让心灵悸动,不写诗用什么来展示其中的情义?不歌咏用什么来抒发其中的情怀?
由此看来,诗词这种凝练的、短小的文学体裁,其实容纳了人类所有的生活,浸润了全部的情感。
1 诗词中有故事
大致而言,一首诗歌,一阕歌词,都有其生成的“现场”,而这个现场是可以被叙述的,这就是故事,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晦罢了。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用如椽大笔,全面记录了那一个兵荒马乱、江河日下的时代,的确是一句诗歌一掬泪;岑参的诗,写尽了大唐边地的奇异风光,到处洋溢着守边将士的豪情万丈;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许浑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写的都是一个末世王朝的悲哀和无奈;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的是一次艳遇、一段情感,其中有惊喜,有落寞,有感伤,有团圆;孟郊的《游子》,写的是年迈的母亲日日伫立门前,遥望远方,明知不会却依然如故地盼望游子归来的身影;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写尽了一个半壁江山的无奈和其中的铮铮铁骨……总之,每一首诗词,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个人的经历,百姓的往事,家国的历史。读诗词,就是读历史。
2 诗词中有生活
诗词高于生活,但从来没有脱离生活。一首首诗词,就是一幅幅风俗画,它们真实、细致地记录了古人平凡的、不平凡的日子,画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艰辛、快乐与平凡中的不平凡。《诗经·七月》写了西周时期百姓一年四季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其中有春耕、采桑、染绩、缝衣、狩猎、秋收、冬藏、建房、酿酒、劳役、宴飨,全面展示了那个时代;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则写了他从官场归隐到田园之后的劳动体验及欣喜之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种自给自足的桃源世界,有东晋那个时代的真实,也有陶渊明式的理想;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尽了八百年前江南乡村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然流转的景色,写尽了农民生产劳作、日常生活的风俗面貌,有艰辛中的欢乐,有苦难中的哀愁,有现实的自足,有渺茫的向往。每一句诗词,无不是古人生活的投射,是古人日常的白描。阅读古诗词,就是阅读古人的生活。
3 诗词中有文化
孔子说,阅读《诗经》,就能够认识大量的鸟兽草木虫鱼。这是因为,诗词本来就是文化的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七月流火”,这是说的天象;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维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这是说的地理;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是说的河流的局部走向;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写的气候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写的节令;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是写的音乐;李贺的《马诗》,写的动物;杜荀鹤的《小松》,写的植物;蔡京的《听琴图》,王冕的《墨梅》,这是写的绘画;范成大的“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柳永的《破阵乐·露花倒影》,这是写的风俗、写的游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写的哲理……阅读诗词,就是阅读古人的思想;阅读诗词,就是学习古人的知识;阅读诗词,就是继承古代的文化。
诗词中有情感,诗词中有哲理,诗词中有古人的责任与担当、豪情与抱负,诗词中有古人的创造与深思……
4 读诗词怎么读
读诗词中的故事,读诗词背后的故事,读诗词记录的生活,读诗词隐藏的生活,读诗词记载的文化,由此触摸古人的心灵,感受古人的心跳,阅读古人的人生,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他们经历的兵荒马乱,体验他们的豪情壮志,体验他们的爱恨情仇。以前有位老先生给学生讲诗词,总是喜欢闭着眼睛,用他那独特的方言慢慢吟诵一过,然后一句“妙哉”就完成了,至于如何妙,则是从来不讲的。其实,吟诵的过程中,早已穿越,从今到古,又回到了古人的现场,又回到了古人的世界,重新体验了古人的内心世界,灵魂相通,而一句“妙哉”,则又回到了现在,完成了这次穿越。一句“妙哉”,就足够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无穷的言说,而是吟诵、体验与不期而来的心悸,然后才会有“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
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诗词。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总有一首诗会令你怦然心动,总有一句词会让你泪流满面,为什么?因为他们描写的生活,我们还在继续;他们抒发的情感,也是我们的所思所想;他们创造的文化,我们在继承发扬。一句话,古诗词看上去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因为诗词的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多了一丝诗意,多了一些文化,多了一份精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