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壁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前,按照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80户34813人、23个贫困村(含1个深度贫困村),已完成了全部脱贫验收工作。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从2014年的9.48%下降到2018年的0.018%,赢得了上级肯定、群众认可和社会好评。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可如何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让脱贫成果稳定、良性发展?对此,赤壁市以乡镇为主体,组建工作专班,对照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对脱贫户逐户逐人逐项上门核查,对脱贫户享受到的扶贫政策、脱贫措施、巩固提升措施等信息进行采集,摸清脱贫人口脱贫路径,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发展。
科技扶贫指明发展方向
“科技下乡服务队真是为我们这些贫困户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发展大道。”在赤壁镇太平口村,贫困户刘建林说起科技下乡服务队,真心感激。
原来,刘建林为了以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选择了养鸡。但是,由于技术不到位,养鸡总是出现问题。科技扶贫服务队了解到后,上门实地给他讲解养鸡技术,终于使他在养鸡上走出一条致富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核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组建以科技服务扶贫的科技下乡服务队,是赤壁市产业扶贫的根本着力点。服务队走进村庄、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以看得见的效果向人们讲述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让科学技术成为贫困人口争相学习的致富手段。截止目前,通过科学技术服务队的努力,全市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以“企业+基地+农户”示范带动、“合作社+贫困户”订单式、“合作社+贫困户”合作化、“龙头企业+贫困户”企业化、“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络化等五种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了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13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1.7%。以茶叶、小龙虾、猕猴桃为核心,以禽养、水产、特色种养、水果、竹木、蔬菜六类纯农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体系,让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户都能从产业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有效防止入贫、返贫。
就业扶贫圆梦温馨家庭
“以前在深圳等地务工,回家不方便,还不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总感觉家不像家。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不仅有效提升了收入,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了家的温暖。”在余家桥乡冷家湖村,赤壁市人社局在这里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大岭村贫困户周神林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共到场用人单位16家,提供130个岗位,而填报就业意向的人数达到了146人次。
就业扶贫是赤壁市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的一项精准点对点帮扶政策。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与企业建立劳务扶贫协作框架协议,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劳务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建立培训合作机制,由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有意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达到企业用人要求后,由企业接纳该贫困人口进厂就业,助力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贫。截止目前,该市共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各类培训1375人次,培训补贴资金3.2284万元,发放培训期间生活补助10.016万元;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就业劳动力1457人,纳入就业援助,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
在赤壁市就业扶贫的举措之下,贫困人口纷纷返乡寻找就业机会,每年都有大批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在该市的帮扶下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从而尽享家庭温馨。
文艺下乡丰富精神生活
“看神山人演神山说神山,真是蛮过瘾!”近日,一场充满神山元素和神山故事的文艺演出,让神山人民欢喜不已。而这,只不过是赤壁市文艺扶贫小分队的一个侧影。
“把精彩节目送到村民身边。”这就是该市文艺扶贫服务队的初心和使命。为了让贫困人口不仅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让他们在物质的享受之外,有精神上的追求,有文艺上的滋润。对此,赤壁市集合文艺骨干,根据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一大批典型的脱贫之星、帮扶之星的感人事迹,编写了相声、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乡村进行表演。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不仅让群众感到亲切,给他们带来艺术上的视觉冲击,精神上的艺术享受。同时通过对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不断激发贫困村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坚定脱贫致富决心。
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各项新政策、新动态、新成绩、新面貌,不仅提高了脱贫攻坚知晓度和政策透明度,更进一步展示了赤壁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了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从而为该市2019年底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