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 星期
践行“四力”,我们在路上
采访中心 王恬

  是什么向往,让我们眼里饱含泪行?是什么渴望,让我们心灵激动飞扬?是崇高的新闻事业,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追求;是光荣的记者职业,让我们有了放飞的理想。

  回望和采访中心同事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所有的努力都证明了:我是一名记者,我们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人民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这群小伙伴的故事。

  翻开2011年6月至7月份的《咸宁日报》,那些奔走在抗洪救灾一线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有悲伤、也有感动,有责任、更有担当。

  那年6月,一场特大暴雨突袭通城,平均降雨量达254毫米,持续时间长达5个小时,为两百年一遇,全县11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城区亦被大水漫灌,处于一片汪洋之中。她家也深陷其中,整整被洪水围困3多个小时。然而洪水刚退,她便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采访本和笔,前往各个受灾现场。洪水导致交通瘫痪,采访之路寸步难行,她卷起裤腿,脱下鞋袜,奋战10多个小时,及时发回《通城遭遇历史极值暴雨》等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位小伙伴的名字叫李嘉!

  2018年年初,市两会召开的前一晚,他突发高烧。原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打完吊针就赶去了会场,直到完成市两会报道任务。没想到,一周后又高烧起来。到中心医院检查,医生建议迅速住院治疗。但是省两会开幕在即,他是报社唯一一个参会记者,记者证已提前办好,不能更改替代。权衡之下,他作出了开完会再回来治疗的决定,毫不犹豫离开医院赶赴武汉。 一进入两会会场,他就忘记了病痛,全身心投入到省两会的报道中。七天采写消息、综述、见闻、心声18篇,在平面媒体、新媒体上同步刊出。当他第二次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从手机里看到市里领导和众多代表、委员、读者和网友的点赞时,眼里充满了激动的泪水。

  每当我想起同事朱哲的故事,心中便充满了力量,驱使我不断追寻。

  然而,我们也有不为人知脆弱的一面。当我们采访归来熬夜赶稿,当我们放下饭碗筷赶赴新闻现场,当我们节假日不能与家人团聚,当孩子发高烧哭喊着要爸爸妈妈,我们却奔走在报道一线时,我们也曾脆弱过。

  去年8月,正是采访中心最缺人手,领导活动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四五个采访活动,从早到晚,忙得像个陀螺。爱人不在身边,两个孩子经常生病,父亲母亲也三天两头去医院拍片打点滴。我每天往返奔波在会议现场、托儿所、医院和家里,在一次晚会活动结束赶往医院的途中,自己禁不住在出租车里放声大哭。

  “王恬、你可以的!”擦干眼泪,我不断鼓励着自己,因为自己是一名党报记者。我们永远走在路上!

2019年11月8日 星期

第04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