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孩子购买了一批学校推介书目,其中有一本是高尔基的著作——《童年》。记得在我中学阶段接触过《童年》,但仅作为人文常识的灌输,知晓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却从没翻阅过。这次,沾了孩子光,抱起了书本,阅读名著。
《童年》正如书名,讲述的是童年的故事,它描述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在书中,反映的是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阿廖沙受到外祖父的打骂,得到外祖母的呵护,目睹两个舅舅争夺家产的自私、贪婪与残暴。
在阿廖沙的生活里,外祖父是粗暴凶恶的,他经常毒打阿廖沙,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生了一场大病。外祖父还是吝啬贪婪的,他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在阿廖沙的世界里,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即勾心斗角又自私残暴,阿廖沙的父亲马里哈姆在世时,就遭过两个舅舅的陷害,而且他们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冈。
在阿廖沙的人生里,他还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十一岁时,便被外公赶出家门,其间只能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在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他遭受过别的的欺负,嘲笑,唾弃。凛冽的寒风使他直打哆嗦,酷热的烈日使他汗流颊背。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一度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
幸亏还有外婆、格里戈里师傅和一起收破烂的小伙伴点燃了阿廖沙生活的希望。阿廖沙从外婆那里学会了忍耐,从格里戈里师傅那里学会了尊重妇女,从小伙伴那里学会了友爱和团结,这些都是人性中最闪光的光芒。是他们,为阿廖沙黑暗的童年点了一盏明灯,让阿廖沙不再孤独与寂寞,使阿廖沙充满信心和力量。
书中还有不少令人深思的文字,如“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怨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无穷无尽的工作日历,忧伤也是节目,闹火灾就是逗乐,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
掩上书本,内心难以平静,冒出两则感受,一则是,若是遇到不幸,就埋怨生活的艰难,我们为何不用这些生活给予的苦难和残忍去造就一个无与伦比的自己。一则是,在黑暗长河的尽头,一定有一个叫光明的东西在发光发亮,只要跨过这条令人惊悚的大河,光明就一定在闪烁,希望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