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硼巷是温泉城区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子,说她小,小到2014年编制的《咸宁市城区图》(标准地名)上都找不到。1956年我和父母、弟妹来这条小巷定居生活已有62年了,亲眼看到石硼巷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小巷变化带来的幸福与自豪。
据1984年出版的《咸宁市(县级市)地名志》记载:“小街,昔日称茅棚街,旧时仅几家茅棚合面成街,故名。” 1957年,为解决蔬菜浇灌,在石硼巷处今金桂桥(老二桥)上游50米处的温泉河中修筑一道石堰安装筒车打水灌溉。1965年,咸宁专员公署成立后,温泉开始城镇建设,茅棚街随温泉村划归咸宁县城关镇温泉办事组。1971年温泉镇成立后,茅棚街与余家湾划入白茶村为一组,更名小街。
随着温泉城市化的发展与规范,2013年,小街更名为石硼巷。为何更名石硼巷呢?因早在宋 代温泉就有“三台”、“八景”(三台—观音台、梳妆台、读书名。八景—温泉沸波、丹灶晴岚、石硼飞渡、瀑布腾声、频溪烟雨、龙潭柳色、书台夜月、狗井生涛)之胜。在小街温泉河上游300米处就是“八景”之一的“石硼飞渡”而故名。古老的“石硼飞渡”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雄伟壮观的橡胶拦河坝,河南岸建有舒适的温泉露天浴池和“古温泉遗址公园”,一河两岸亭阁辉映,碧水蓝天,花得鸟语景色宜人,真是个:温泉玉液万年流,几度寒霜乐与愁。改革春风吹大地,小康滋润沐千秋。
如今的石硼巷东西两边街,家家都盖起了两到四层的楼房,多户进出都是小汽车,出门走的是水泥大马路,用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煤气灶;孩子们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个只有29户的小巷,现有大学生6名,还有博士生和教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教授(副军级)陈大正,就是从这条小巷子里走出的。
石硼巷背靠青葱滴翠的香吾山,面迎清波荡漾的温泉河,这里是温泉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是温泉城区最美的月亮湾风景区所在,这里有古老的温泉传说,这里也留下了日军侵华的记忆。温泉能洗涤人们身上的灰尘和汗水,却决不愿洗去日本侵略者身上的罪恶。正如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先生1995年在《城市的温柔》一文中所指出的:“……超然的温泉温柔地包容着天下,天下的万般造化在温泉之中却只有一种,温泉只有温柔也只需要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