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记者顶着烈阳,循着绿阴,来到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双泉社区郝杨路艾余湾,一抹夏日别样“红”映入眼帘,好一派生机勃勃。
男主人郝通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父亲郝家武的佳作。
一
“这个小池塘已经有十几年了,是和这个房子一起建成的。”今年62岁的郝家武是土生土长的咸宁人,他说,院子里除了有这一塘的荷花,还有梨树,橘树,板栗树,柿子树,樱花树……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种满了你想到想不到的各种植物。
郝家武说:“起初种这些是为了让家里看起来丰富一点,后来儿子们在院子里建自己的房子,也想着砍掉这些树。不过近几年城市发展,水泥地面覆盖面积越来越大,这个想法也渐渐地打消了。”有一个自己的绿色小院,在烦闷的夏天里便有了一片绿色清凉圣地。
院子里,每一株植物都能造就不一样的风景。春天,门前两株樱花树,花蕾盛开,粉红花瓣铺满一地,宛如一张红色地毯。郝家武告诉记者,他7岁的孙女最喜欢站在这两株樱花树下,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全家人也都喜欢在春天赏樱,有时还吸引过往乡亲驻足观赏。
农民出身的郝家武在选择树种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花草树木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实用性。郝家武的院子里像一个美食宝库,莲子、板栗、梨子、橘子等都是小院的“特产”。
“小时候的夏天,我们经常顺着这棵李子树爬到屋顶睡觉,晚上顺手摘下树上的果子,吃饱了就睡。”这也是郝通为数不多的儿时记忆。
院子的其他空地上,被郝家武开辟成了菜地:辣椒,玉米,丝瓜……时令蔬菜应有尽有。“现在市场上的菜又贵,吃着又不放心,这是真正的绿色蔬菜。”他指着远处的鸡笼说,菜地的肥都是他收集的鸡粪,又不用农药。
二
郝家武老人回忆到,他初中毕业就回老家参加劳动,种地、运输、铺路、给人修厕所……各种苦活累活都干过。
“那时候村周边都是荒山野岭,家家户户都穷,肚子填饱都堪忧,更不用谈种这些花草果树。”郝家武陷入回忆。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郝家武回到村里准备大干一番。头一年他没有轻举妄动,第二年,郝家武买了一台二手拖拉机,开始给工地搞运输。“要想过的好,勤劳才是唯一的路。”郝家武说,政策条件好了,老百姓可以自由经营,让他们这一代人有了发家致富的机会。
问起为什么会在家里挖荷塘、种花果树,郝家武将原因归结为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住的这个小院是郝家武在1994年时建的,那时也是他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小院刚建时,除了有现在看到的这些植物外,还有130棵橘子树,到了秋冬季,整个院子黄澄澄的一片,好看极了。
年轻时的郝家武也经历过让人绝望的打击。外出通山九宫山、宜昌三峡等地闯荡期间,腿摔伤了,医疗费花了20多万。
郝家武回忆到,当时自己整个人垂头丧气,非常颓废,直到后来自己承包了一片山林种树,生活才又有了好转。
三
郝家武有四个儿女,两个女儿外嫁,两个儿子在院子里建了自己的房子,一大家11口人都住在这个绿色庭院里。因为新建了几栋房屋,院子看起来略显拥挤,但两个儿子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保留院子里的果树与荷塘。
郝家武告诉记者,每到夏天傍晚,荷塘中的水汽蒸发,院里非常凉快,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郝通告诉我们,每当到了夏天,忙完工作后,最想的就是快点回家,站在院子里的树阴下,闻荷叶的清香,缓解心中的烦躁。
郝家武每天傍晚都会摆弄自己的菜地,而几个小孙子就会在一旁“帮忙”。“他们在这里,这个也要看看,那个也要摸摸。”郝家武笑着说,菜地里有很多品种,自家吃不完,他会连着水果一起送给亲戚邻居。
站在院门口看这幅景象,大概陶渊明桃花源里的生活也是如此吧。
一个绿色庭院,带给孩子的不仅是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和快乐的童年,更重要的是对绿色生活理念的浸染和传承。记者问起院中树名时,小孙女指着树流利地说到:“这个是梨树,那个是板栗树,这个是橘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