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官网的一则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今年6月是全球140年有气象记录史以来最热的6月。
如今立秋已过,那么这个夏天到底有多热?
我国高温范围大
但持续时间不如去年
入夏以来,我国多地遭遇高温热浪,“热”成为热词。
今年7月底,山西新绛42.7℃、古县40.8℃、河北滦平38.7℃,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海南临高、河南武陟和汤阴连续高温日数13天,破历史极值。
8月8日进入立秋节气,“烈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还在继续。新疆气象台8月8日10时30分,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9日,厦门最高气温达39.6℃突破历史纪录;10日,成都发布今年首个高温蓝色预警。
从平均气温看,今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20.6℃,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6℃;7月,全国平均气温22.1℃,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2℃。
从高温发生地域和日数看,6月,华北东南部、黄淮大部等地高温日数有5-10天,其中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东北部等地超过10-15天。7月,华北东南部至华南中东部大部地区高温日数普遍有5-10天,其中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东南部等地10-15天,部分地区超过15天。
7月下旬,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7月25日到28日是高温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个时段。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说,在这一轮高温天气过程中,北京、河北、四川、重庆、山东、辽宁等地的20个县(市、区)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7月历史记录极值。山西新绛和古县、河北滦平正是在这一轮高温过程中突破当地最高气温历史记录极值的。
“与往年相比,这一轮高温天气具有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体感温度高,但是其极端性并不突出,突破历史极值地区较少。”何立富表示,和历史同期相比,在这轮高温过程中,南方地区高温强度并不是特别强,最高气温很少突破40℃。而往年这个时期,江南、江汉一带经常有突破40℃以上的高温天气。
“今年我国高温发生区域出现了明显变化。”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介绍,今年高温天气范围比较大但持续时间不如去年。如四川盆地东部和江南地区高温日数比常年明显偏少。去年高温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了39天。
事实上,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从5月22日就开始经历了今年首次高温天气过程。5月2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中南部、河南、山东、安徽中北部、江苏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19县市气温破5月历史极值。不过,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认为,北方在5月出现区域性或阶段性高温并不少见。
全球多地频创高温纪录但成因有所不同
放眼全球,一些地方出现的高温天气更加严重。
根据印度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数据,首都新德里今年6月最高气温达到48℃,突破同期历史极值。在拉贾斯坦邦楚鲁市,近一个月内的最高气温甚至超过50℃,接近历史极值。数据显示,今年印度许多地区最高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5℃以上。
在法国,80个省发布高温预警,其中20个省发布最高级红色警报,逾2000万人受影响。法国气象局表示,法国众多城市气温都创新高,葡萄产区波尔多7月23日飙出41.2℃高温,打破2003年8月出现的40.7℃高温纪录。
7月24日,比利时安格勒气温高达40.2℃,刷新该国高温纪录。7月25日,德国萨克森州林根市录得42.6℃的气温,为该国自188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6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15.5℃)高出0.95℃,使得该月成为140年以来最热的6月。南极海冰面积也在该月达到新低。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越来越频繁。叶殿秀表示,很多人一提起高温就归咎于全球变暖,但全球不同地区的高温成因不一样,不能一概归咎为气候变暖,具体事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比如,印度出现高温的原因是印度夏季风来得比较晚,使得高温发生得比较严重。欧洲高温主要是受高压脊控制,导致这些地区一直盛行着下沉气流,高温少雨得以发展。
全球变暖情况下高温事件会更强烈
事实上,也不止是今年,近些年,高温刷新纪录似乎成为常态。
叶殿秀表示,以欧洲为例,2013年、2015年、2017年、2018年都发生了较严重的高温事件,高温强度也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在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18年,“历史最热夏季拉响33天高温预警”入选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197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55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警,这是从2010年有统计记录以来高温预警连发时间最长的一次。2017年,有两个与高温有关的事件入选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分别是“北方高温出现早、范围广、极端性强”和“徐家汇持续高温破百年纪录”。2016年,“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气温创新高”也成为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一。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显示,未来我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概率会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的高温热浪过程。到本世纪末,在最坏的可能性下,我国极端高温热浪事件频率或将比目前高出5倍。
“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世界气象组织今年6月28日发表声明称。而在今年3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5年至2018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四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第四热的年份。2018年高温和野火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共造成1600多人死亡,仅在美国,高温和野火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240亿美元。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今年7月底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有气象记录以来10个最热6月有9个都出现在2010年以后。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和水资源部主任约翰内斯·库尔曼表示:“强烈且大范围的热浪明显带有气候变化的印记。这也与我们发现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热浪事件更频繁、更强烈、维持时间更长相一致。”
“全球变暖在未来100年里应该是不会停止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华认为,这主要是跟人类活动有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变暖趋势一直没有停止且会持续。如果人类仍然无节制的排放,未来到2100年,地面气温升高将达到4.5到5℃,全球地表升温会使很多生物无处生存、有些生态不可恢复;海平面上升使有些地方被淹没,影响非常大。
城市化对高温的“贡献”也值得注意。“全球变暖和城市集群化的叠加效应,导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高温事件趋多,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风险。”江苏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谢志清认为,应加强对热岛与高温的相互作用、城市化对高温事件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机理、城市群极端高温事件趋多增强对城市安全的影响研究,为应对城市未来的高温热害风险提供多目标决策支持。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