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 星期
星星之火已燎原
——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综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泽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截止去年底,全市仅工商部门登记的电商企业就达740 家,网络经营主体1239户;电子商务快递件1379.6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59.73%。全市实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电商经营业态多样化,农产品上行实现新突破,物流配送体系逐步优化。

  电商经营业态呈现多样化

  我市电商呈现经营主体多元化、电商平台利用聚集化、电商经营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目前我市从事电商的经营主体既有专业的电商服务公司和科技企业,又有涉农加工企业和商贸企业;既有工业企业,又有旅游、餐饮等服务企业;既有个体经营户又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各地呈现电商平台利用聚集化特点。从了解的情况看,全市电商经营户利用平台主要集中在淘宝、京东、天猫、乐村淘、供销e家、微信等全国性平台。

  湖北丽尔家日用品制造企业自2015年成立电商部,拥有天猫、京东等四个平台旗舰店,每月网上销售500万元。今年6月,湖北蔬联农业供应链公司入驻嘉鱼建设鲜食玉米网络交易平台,开业至今,已发货2940吨。

  各电商企业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探索多种电商经营模式。咸宁强农联社着力构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在咸安、通城开设社区农产品直营店3家。通山女人帮依托在家待业妇女、贫困妇女,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组建了女人帮商城、女人帮礼仪、培训中心等一大批女性创业服务实体,已带动3000多名妇女电商创业,年销售额过亿元。

  农产品上行更加便捷化

  在崇阳县桂花泉镇官庄村,120万斤黄瓤西瓜,10多天被抢购一空;雨山片区,30万斤红辣椒,一个星期就售磬;路口镇长青村,一个月售出5000多个竹篮子;高枧乡中山村,上午新出锅的富硒绿色豆制品,傍晚就能到达武汉人的餐桌上…… 电子商务让农产品销售走上了快车道。

  随着绿色天然食品消费热潮兴起,很多城里人在苦苦寻找购买绿色农产品的便利渠道。电商服务网点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搭起了山村与城市互动的桥梁,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打破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全市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40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97个,绿色产品76个,有机农产品2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11家,利用线上销售近40%。

  另外,随着各地越来越重视特色网络产品的开发,强化产品的策划设计、商标注册、加工包装和宣传推介。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特色农产品2000多种,咸安的香莲、桂花苗木,嘉鱼的水产品、蔬菜,赤壁的砖茶、猕猴桃,通城的丽尔家3D毛巾、黄袍山绿色茶油,崇阳的三普麻花、野生蜂蜜,通山的唐老农茶油、大畈麻饼等均成了网上畅销产品。其中,通山的大畈麻饼、香菇、茶油等地方特色产品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崇阳县农村淘宝运营中心2018上行三普麻花近40万斤,白霓泰国炒米月均网销4吨。

  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更优化

  在赤壁康华智慧物流园,邮政快递、中通快递等50余家物流、仓储企业汇聚于此。

  依据赤壁市农村物流发展整体布局,康华智慧物流园建有农村三级物流配送、农村日用品仓储、农村药品配送及物流信息等5个中心。

  其中,快递分拨中心与物流、仓储等企业合作,实行统一收寄处理,基层派件、寄件成本也因此降低。

  以1个仓储配送运营中心、11个镇级物流综合服务站、140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为框架的“一心十站百点”的农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形成,突破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解决农村买、卖难问题。

  截至2018年底,智慧物流园累计派发快递包裏33万件,收揽快递包裹5.6万件,总运输里程100万余公里,有效降低派件成本20%,寄件成本50%以上。

  赤壁康华物流园被列为全国城乡配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制定出台的《城乡配送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规范》被商务部确定为2018年流通行业标准,其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被交通部评为“农村物流发展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记者从市交通物流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全市共有物流园14个,物流企业255家,其中资产总值1000万以上的16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全市已建成12个县级运营中心,100多个乡镇级服务中心和1672个村级服务站的三级服务网络。

2019年7月27日 星期

第02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