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 星期
四代马桥的变迁
○陈大银

  汉朝末年,今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马桥老街北街尾附近,一条小沟从今马桥镇严洲村8组大屋刘注入淦河。当地群众在北街尾与小沟交汇处建起一座小木桥。因小木桥附近居住马姓人家,便被称为“马家桥”,简称“马桥”。这是第一代马桥,桥南的小街被称为“马桥街”。

  公元208年,周瑜、程普与刘备从樊口(今鄂州)沿长江去赤壁(今赤壁市赤壁镇)的前几天,东吴一位将军骑马抄小路前往侦察,途经马桥老街北端街尾木桥时,战马将桥面木板踩断,不幸摔死,这位将军也受了伤。当地群众奋不顾身把将军救起。赤壁之战以后,这位将军为了感激马家桥的老百姓,出钱在这里修了一座5米长、3米宽的石拱桥。从此,马家桥被称为“马桥”,是第二代马桥。后来,这条小沟被湮平,石拱桥失去了作用,渐渐废弃了。

  1898年,当地群众准备在淦河上修一座七孔桥,接着在马桥街德裕祥商号设宴款待所有捐款者。这时,来了一位脚穿草鞋、腰缠草绳、手拿扦担、汗流浃背的高个子农民。此人是马桥人王德元。

  写功德账和收款的两个执事走过来,问:“您捐多少钱?”王德元不慌不忙地说:“听说这个桥有七个孔,我捐修建一个孔的钱。另外,建桥的木料我包了。”他捐了1000吊钱,是捐款最多的人。不仅如此,桥址所在的河床上有6米多深的污泥,需要松树打桩。王德元运来万余根松树帮助建桥。

  七孔桥全长60米,宽5米,桥面高出河床6米。桥头立有功德碑,王德元的名字在所有捐资人名字的最前面。此桥袭原马桥街街尾石拱桥的名字,仍称为“马桥”,又名“七眼桥”、“七孔桥”,是第三代马桥。

  1970至1972年,咸宁县(今咸安区)决定,将马桥街西边“∪”字形淦河裁弯取直。七孔桥所在河段变成陆地。于是七孔桥的条石拆下,运到新河道山下刘旧址建一座拱桥及水电站。这座桥也被称为“马桥”,又名“马桥新桥”、“新桥”、“电站桥”,是第四代马桥。

2019年7月24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