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星期
B族维生素、超声波、驱蚊手环、紫外线灯……
这些驱蚊方式蚊子们并不“买账”

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对于不少人来说,伏天难熬的不只是高温,还有防不胜防的蚊子叮咬。于是每到这个时节,五花八门的驱蚊方法就开始上阵:吃B族维生素、戴驱蚊手环、用超声波驱蚊器和紫外线灯……那么,这些方法的驱蚊效果如何?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驱蚊既管用又安全?来看看相关专家怎么说——

  涂抹、服用B族维生素对防蚊无效

  近些年,B族维生素能驱蚊的偏方在网上广为传播。有人说,维生素B1和清水按照比例配出的水可有效驱蚊;还有人说,游玩前几天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能避免蚊虫叮咬……

  “服用、涂抹B族维生素能防蚊,已被很多实验证明无效。无论喷维生素B1的水溶液,还是直接吃维生素B1,都没有驱蚊效果。”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赵彤言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明确指出,目前,尚无充分数据表明口服维生素B1进行驱蚊的做法是有效的。

  人们相信维生素B1能驱蚊,是因为维生素B1闻起来有微弱的臭味,尝起来是苦的。“这只是人们朴素的想法,就连洋葱发出的那样刺激性的气味,也丝毫不能吓退蚊子。”赵彤言表示。

  驱蚊手环药效有限 噱头大于实用

  目前热销的驱蚊手环效果如何呢?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表示,驱蚊手环里放有一些驱蚊药,但驱蚊药挥发较快,可以说噱头大于实用。

  “前几年,曾有电视台记者来我们实验室求证驱蚊手环的功效,结果发现佩戴市场销售的驱蚊手环后,将手伸进约有500只蚊子的笼子中,依然被咬的满手是包。”赵彤言表示,驱蚊手环中放置的植物源的驱蚊药有一定驱蚊效果,但手环不能提供全身防护,也不如局部驱蚊剂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开展了对纯植物蚊虫趋避剂产品的比较试验,涉及50种国产和部分进口驱蚊贴、驱蚊手环、驱蚊扣等标称纯植物的蚊虫趋避剂产品。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所有50种样品的驱蚊效果都很差。样品实际使用效果与其产品宣传不符,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超声波驱蚊器只能驱赶一类蚊子

  近年,超声波驱蚊器渐渐流行开来,除此之外,人们还乐于在手机或电脑上安装可发出驱蚊超声波的防蚊软件和APP。这些“高科技”产品真的能驱蚊吗?

  “超声波驱蚊的原理主要是模拟雄蚊的声音来驱走吸血的雌蚊。由于雌蚊在交配过一次以后就不愿意再交配,因此当它感受到雄蚊翅膀振动的超声波后就会逃之夭夭。”赵力介绍说,声波驱蚊的原理确实靠谱,但现有的驱蚊器只能模仿某一类特定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不可能发出不同频率的声波来驱赶不同种类的蚊子。

  赵力进一步解释说,家里通常会飞进来不同种类的蚊子,而只播放一种频率,必然不能驱赶所有的蚊子,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超声波驱蚊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科学家都曾做过相应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野外还是实验室条件下,都没有一种超声波驱蚊产品能有效阻止蚊虫对人类的叮咬。

  紫外线灭蚊灯并不能高效灭蚊

  市面上还有一种紫外线灭蚊灯,它使用的是UV光谱里的长波紫外线,即UV-A,其波长范围为:315—400纳米,日光中也含有大量的UV-A。大多数昆虫的视网膜对这个范围波长的紫外线非常敏感,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个原理诱导蚊虫,再用高压电将其消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紫外线灭蚊灯并不能高效灭蚊,其杀死的虫子中只有极少数是蚊子,这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不吸血的雄蚊。

  “紫外线灭蚊灯确实能对蚊子有吸引作用,但前提是周围没有任何光线。然而我们生活的室内往往有其他光线干扰,这样蚊子就不容易被紫外线灭蚊灯诱导。”赵力提醒说,长时间被紫外线灭蚊灯发出的紫外线照射,会对人的皮肤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皮肤粗糙、变黑,甚至还会造成伤害等。

  纱窗、蚊香、驱蚊剂是防蚊硬核措施

  既然名目繁多的新型防蚊产品效果欠佳,那么还是让我们将目光转向传统的蚊香、驱蚊剂,看看它们的防蚊效果怎样吧。

  赵力说,对付神出鬼没的蚊子,真正有效的驱蚊方法,还是最传统的蚊香、驱蚊液,以及蚊帐、纱窗等物理方法。

  在赵彤言看来,获得农业部批准文号的合格杀虫剂如蚊香或电热蚊香液是非常直接有效的,这些灭蚊产品中含有拟除虫菊酯,这是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当蚊香或电热蚊香液被加热,拟除虫菊酯就会挥发到空气中,蚊子接触后会死掉,但对人不会造成伤害。

  赵彤言说,天气炎热,穿长衣长裤进行物理防护不太现实,那么就可以双管齐下,用蚊香、杀虫剂等产品直接消灭蚊子,同时在皮肤或衣服表面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的花露水、驱蚊液等。

  此外,最根本的防蚊,还要从我们居住的环境入手,及时清理下水道、瓶瓶罐罐等处的积水,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

链接  糖水驱蚊,靠不靠谱?

  关于驱蚊,近日网上还出现一种方法:在屋子里放一杯糖水,据说可以让你少被蚊子叮咬。如此奇特的操作真管用吗?

  这个看似特别不靠谱的方法,来源于今年5月9日美国科学期刊PLOS Biology(《大众科学图书馆·生物卷》)上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选用攻击性较强的白纹伊蚊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蚊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来源于东南亚,在中国也有分布。研究人员准备了一些覆盖有网的透明塑料杯,把饥饿的蚊子分别关进这些杯子里,杯子里都挂着一个棉球,有的棉球浸了糖水,有的则是普通的水。然后把手放在塑料杯的网上持续1分钟,试着吸引蚊子过来咬。结果发现:在只有纯水的杯子里,蚊子更具有攻击性,攻击频率更高;而在有糖水的杯子里,蚊子的攻击性则被削弱了很多。糖水浓度越高,削弱蚊子攻击性的效果则越明显。在降低蚊子攻击性上,果糖、蔗糖、葡萄糖基本没太大差别。

  “蚊子嗜糖,是种生存的本能,不管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都需要通过摄取糖分来获取能量,从而维持生命。在自然界中,它们主要从花蜜、成熟的果子中摄取糖分。而且国外已经有用含糖的毒饵来灭蚊的做法。”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监测与病媒生物防制所所长孔庆鑫分析道。不过,他表示,如果简单将这种驱蚊方法从实验室搬到家里用,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他觉得,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

  首先,糖水中的能量只能解决蚊子维持生命的需求,如果母蚊子要繁衍下一代,人血所发挥的刺激卵巢发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那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母蚊子非叮人吸血不可,除非它们不想长大不想当妈妈。

  其次,相比单一的实验室环境来说,家里可要复杂许多,糖源可不光那杯糖水,像蔬果、垃圾等都是能吸引蚊子的糖源,而糖是无色无味的,相对成分单一的糖水,气味丰富的蔬果可能更具吸引力,因此,为了提升这杯诱蚊糖水的诱惑力,孔所长建议最好再加点料,比如高浓度的果汁等,蚊子就能闻香而来。事实上,国外在使用含糖的灭蚊毒饵也是掺杂了很多味道来吸引蚊子。

  再次,如果这杯糖水只是把蚊子吸引过来而不将其杀灭,那么从长远来看这就不是驱蚊而变成了养蚊子,所以解决诱蚊的同时还得想办法灭蚊,否则还是难逃被叮咬的噩运。 (本报综合)

2019年7月23日 星期

第07版:健康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