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旗崖地处通山大幕山慈水左侧,高650米,方圆十里,南部与鸡口山相邻,北部与大幕山隔河相望,孤高耸立于两山丘陵中。山顶乱石嶙峋,深山中,峭壁中有观音洞、上仙堂、下仙堂、石棺材等自然景观,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劳役众生为他做苦工。始皇帝听说这一带观音庙很灵,就把民众祈愿求神得来的花线强行征收过来,扎成神鞭,捆住蒲圻县的一座山崖去填海,搞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当地老百姓便祈求上仙,能够制止住暴戾的皇帝,由于民愤集中突出,便惊动了观音菩萨,菩萨摇动玉净瓶,飞出一仙物撒向正在移动的山崖,山崖便定住了。始皇帝不信邪,调来上万民夫开山挖石,但此山总是岿然不动,挖不断,砍不尽,气得始皇帝挥动神鞭连抽三下,便弃鞭而走。此后,山上便留有三道长约数里,高约数十丈的峭壁悬崖,满山的针叶松、阔叶林生长旺盛,远远望去,格外雄伟壮丽。
虎旗崖山顶上呈宕塬地貌,草浅林疏,留下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偌大的天然石像,宛如动物园。山顶处有一前一后相距百米的两座巨石,高达数丈,酷似在追赶猎物的猛虎,昂着头颅,面东而盘踞,威震山头。传说这些动物都是观音菩萨从仙山带来的,为的是要镇住这里的妖孽之怪,确保一方平安。
山上的灌木弯曲绵长,自西向东,错落起伏,远远望去,好似绣在了旌旗边上的巾须,山风吹拂,猎猎而动,故被当代文人雅士称之为“虎旗崖”。崖顶东南方有一突兀的山头,酷似仰面长啸的猿猴,额头暴起,眉目清晰,鼻直嘴阔,下颌微翘,惟妙惟肖。
悬崖处有两个宽大的溶洞,一上一下,相隔不远。洞内十分宽敞,宛若厅堂,俗称上堂、下堂。传说元代后期,有武功高强的乐氏姐妹分别占领了上下堂,立寨屯兵,习文练武,欲策应湖广义军,举旗反元。因被元朝官府发觉,大批元军攻破了上下堂,姐妹二人苦战至死,留下了千古遗恨。
虎旗崖虽然不高,却因仙而名,虽不雄俊,却蔚为壮观。山中景物奇特,传说生动,风光秀丽,古往今来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