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 星期
送教下乡
○夏康全

  扶贫先扶志和智,不管是扶志还是扶智,教育责无旁贷,教育要敢于担当。

  扶志和扶智的方法多种多样,据说送教下乡是其中的一剂良方。

  于是,送教下乡便成了我的愿望,还真是心想事成,刚刚开学,学校就通知我准备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要去的是通城县黄袍中学。黄袍是罗荣桓早年闹革命的地方,电影《元帅从这里起步》即拍摄于此。

  送教下乡的前一晚,我辗转反侧,无法进入梦乡。是激动还是紧张?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设想着乡村孩子的模样。

  送教的当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乘上大巴车,奔驰在乡村公路上。公路左弯右拐,时上时下,大巴车一路颠簸,跑了近两小时终于开进了黄袍中学。虽然头有些晕,但看到明净的校园以及那些无拘无束奔跑的孩子们,精神为之一振。

  我站上了黄袍中学八年级教室的讲台,微笑地看着孩子们,希望有一次眼神的交流与碰撞。可孩子们迅速地瞥我一眼后,再也不敢抬头张望。他们低着头,看着书桌上的课本,有专注,有羞怯,有紧张,有彷徨。

  我说:“同学们,老师来之前,曾经做了一个梦,与同学们一起演唱袁枚的《苔》。今天,老师想把梦想变成现实,我们一起来演唱好吗?”

  掌声给了我肯定的回答,我大声演唱《苔》,可学生们却没人开口,我有些许的奇怪,也立刻意识到了乡村教育的艰难,老师的责任和担当。

  我开始讲课,提简单的问题,可孩子们都不敢举手,而且使劲将头向下扣,鼻子、额角差不多蹭到了桌子上的课本,显示出害怕和慌张。

  我点起一位高个子男生,把耳麦送到他的嘴旁,他细小的声音结结巴巴不流畅。

  “我说一句,你说一句好吗?”他点头,不敢转头朝我望。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声音细小而紧张。

  “我与他人不一样。”

  “我与他人不一样。”声音稍大有力量。

  “我要大声把话讲。”

  “我要大声把话讲。”声音清亮而铿锵。

  我板子钉钉卷个脚:“以后上课,咋们发言就这样大声讲!”他使劲地点点头,显示出山里孩子的倔强。

  我继续讲课,继续提问,一位男生怯怯地举起手。我点他,他站起身,低着头,含着胸。

  我走到他的身旁,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背,悄悄地说:“男子汉,挺起胸,昂起头,说话才能身直而气壮!”

  孩子很听话,立刻站直了身子,像棵小白杨,回答问题流畅有力量。

  课堂开始活跃,学生们坐直身子,主动举手发言,个个发言声音清亮。

  “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一个文言文故事,故事里有三个人,有没有同学敢于上台演一演,展示一下古人的形象?”

  话音刚落,最先举手的是班长。

  “你希望谁跟你一同上台表演,自己点将。”

  班长点了两位同学的名,两位同学有点犹豫,不敢出场。

  “相信班长的眼光,上台吧,那也是你们成长的重要地方!”

  三位孩子走上讲台,开始有些怯场,演着演着就放开了,昂着头,满口文言文,古韵古香。

  教室里热烈鼓掌,孩子们满脸放光。

  孩子们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身子坐得笔直,眼里充满着自信的光芒。

  送教下乡,我不断地鼓励学生,学生发言声音由细小到铿锵,学生回答问题由含胸到挺起胸膛,学生上台展示由怯场到把头高昂……这些变化,让我心花怒放。

  送教下乡,我掂出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和重量,

  送教下乡,我似乎揣摩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作者单位:咸宁市教科院)

2019年6月21日 星期

第07版:科教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