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 星期
揭开气象科技神秘面纱
——鄂南高中举行气象观测研究性学习侧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通讯员 陈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月27日,鄂高和咸宁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联合组织该校高二年级全体文科班同学前往咸宁市气象局和咸宁国家气象观测站开展气象专题研学活动。

  当日一大早,同学们来到咸宁国家观测站,近距离参观了正在运行的气象仪器,了解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和工作原理。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气象科学的好奇,能使他们在日后发展对气象科学的爱好,并投身于此。在观测场内,每台设备边都围着几个攒动的脑袋,打量着气象观测仪器,安静地听着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并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高二(1)班的同学范琪对闪电定位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向工作人员发问:“闪电会在多大范围影响到周围的建筑?电磁波的速度是怎么样测的?”工作人员一一解答了他的问题。

  “能用大家都懂的方式,把自己的工作介绍给公众,觉得挺有意义的。”观测站的贺站长说,他对鄂高学子有着很高的期待,鼓励同学们寻找学习中的兴趣点,以此激励自己努力成长。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中国地质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生们在观测站采集大气颗粒标本。他们热心地为鄂南高中师生担当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各类气象仪器。

  通过交谈,大家了解到,他们的课题是研究附近区域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选择咸宁进行采样的原因是咸宁的空气质量比较好,他们采集咸宁的大气样本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听到这里,同学们不禁为家乡的环境质量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咸宁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研学活动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由于空间有限,为了看得更清楚,很多同学凑到大屏幕前,席地而坐,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了咸宁的气候特点和主要的气象灾害,让同学们对家乡天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许多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做了预习,对咸宁的气候特点也是如数家珍,对讲解员提出的问题热烈抢答。

  气象局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介绍了气象预报中常用的几种图像:卫星云图、雷达图和气压场图,并现场展示了咸宁地区当日即时的天气图,指导同学们如何根据这些图像信息判断天气。

  其中,地面气压场图是考试中常常出现的图像形式。同学们看到熟悉的地面气压场图时,惊讶地说:“原来我们平时考的题目,就是从这里的图来的呀!”还有同学开玩笑说:“老师,这周周测的题目是不是就出这个呀?”

  同时,讲解员结合“5月26日咸宁暴雨”这一时事,为同学们介绍了咸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暴雨的主要特点、分类方式、影响等内容,也介绍了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标准。这一部分讲解,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也增加了对课本知识的直观感受。

  会后,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还向同学们发放了气象方面的科普小册子,同学们纷纷传看,进一步了解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

  “今天我更深切地认识到家乡咸宁的山水气候,增强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通过实地观察,更好地联系课本知识,加强了对气象学方面知识的理解。”“看到这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研学结束,许多同学仍依依不舍,纷纷说道。

  据了解,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是鄂高适应新高考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现代科技前沿,进而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是鄂高应对新课标的一大特色。

2019年6月4日 星期

第05版:科教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