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变化异常,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历年来是防汛抗旱重点地区。汛期来临,我市今年防汛抗旱形势怎么看?记者日前走访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分析研判,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降雨会比常年明显偏多,发生持续性强降雨的可能性极大,梅雨期的雨量和强度均会超过常年,基本可以预判今年是大雨年、大汛年。
从气象预测来看,今年长江流域气象水文年景偏差,特别是中下游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预计全年台风生成个数较同年偏少,但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偏多、强度偏强,登陆和明显影响区域集中在华南沿海。这都给我市防汛抗旱工作带来更大挑战。预计2019年汛期涝重于旱,其中5~9月降水量1000~1200mm,较常年偏多1到4成;主汛期(6~8月)降水量700~900mm,偏多2~5成。梅雨期降水量450~700mm,较常年偏多1~5成;6月中旬后期入梅,7月中旬前期出梅,入梅较常年略偏晚、出梅较常年偏晚,梅雨强度较常年偏强。盛夏期降水量200~250mm,南部偏多1~5成,北部接近常年同期。出梅后有阶段性高温出现,盛夏期极端最高气温38~39℃。
从特殊市情来看,我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是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历来是“三年两旱,十年九淹”的洪涝旱灾多发高发的地区,上有川水湘水之压,下有汉水赣水顶托,可以说是头上顶着库水,脚下踩着江水,腰上缠着湖水,身上流着河水。历年的防汛实践表明,咸宁不存在有灾无灾的问题,而是大灾与小灾、一灾与多灾的问题。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又将是一场大考,必须未雨绸缪、严阵以待。
从防治能力来看,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新建了一大批水利项目,这些项目在防汛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之配套的工程建设还不完善,与长江上下游和左岸堤防相比,我市长江堤防仍是长江中游的薄弱堤段之一,在2016年和2017年的大水之年中,长江堤防也出现了一些险情。同时,湖泊和中小河流堤防基础较为薄弱,排涝能力不足,一些城镇和行业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依然是心腹之患,抗灾救灾的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够完善,山洪灾害的防范和抗御能力还很薄弱。特别是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加速,商贸旅游日趋频繁,突发灾害预警转移难度倍增;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也导致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不强,传统的防汛抢险组织动员方式难以为继。
面对严峻现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要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聚焦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早部署、早动员、早准备,确保实现“四个确保一个减轻”的目标:即在标准洪水内,确保不死一人、不溃一堤、不倒一坝、无一人因灾上访,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