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私搭乱建、整治背街小巷、积极开展文明市民培训和文明劝导……
自去年11月,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根据要求立足本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把“创文”工作落小落细。市民也踊跃参与其中。在大家的努力下,咸宁的城市魅力越发凸显,社会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社区环境变化大
11日一大早,家住温泉希望桥社区的市民冯芬,跟往常一样坐于自家店铺的缝纫机前,仔细裁补着西服。
“以前,我家店前面是住户搭建的大棚,坐在缝纫机前根本望不到小区的街道,右边又是居民楼,周围都不通透。”
冯芬表示,经整治后,变化很大。“现在视野开阔了不少,相信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
要说变化,希望桥社区的住户们感触最深的是小区卫生条件的大幅改善。“以前一下雨,路上到处都是积水,又湿又难闻。下水道的水还会漫出来,臭气熏天。”小卖部老板娘代女士说,“现在可好了,下水道清理通畅了,下雨天再不用担心污水漫出来了。”
类似于希望桥社区这样“大变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同心路社区、桂花路社区、长安社区等。摆放整齐的花盆、干净整洁的院落、粉刷完的墙壁……无一不展示着老旧小区的改变。
“变化大啊,虽然小区以前也不算脏,但是没有现在有序,看着地面那么干净,大家都不好意思随意乱扔垃圾了,而且电表箱也换了新的,现在自家电费开支更加一目了然。”在咸安区同心路社区生活了28年的谭婆婆说。
随着文明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市民在自觉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也享受着“创文”带来的诸多好处。
农贸市场更整洁
“不要踩着我的菜。”“太堵了,行人通行都麻烦,更别说车了。”……这是城区农贸大市场留给市民们的普遍印象。
可以说,堵,成了农贸市场的常态;乱,成了农贸市场的“标志”。
地质队菜市场是老城区的一个综合性市场,市场周边存在居住人口稠密和临街店铺绝大部分售卖农副产品的现状,这给整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在开展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前,由于市场周边公共基础设施普遍陈旧且功能配备不完善,导致以路为市、占道经营、跨门经营等影响市容市貌现象较为严重。
市城管部门分析原因后,主要从完善市场周边配套设施、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通过微信朋友圈曝光的宣传方式,将传统宣传温情化、活跃化。同时,积极开展文明经营之星的评选,发挥典型作用。”市城管执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新颖的做法使得市场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市城管执法大队还督促市场周边产生油烟的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器,并拆除违建等,这才有了农贸市场的改变。
温泉农贸大市场同样大变样。“我们加强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完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细化商品划行归市、并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温泉农贸大市场相关负责人说,还从加强对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和秩序管理、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测工作、消防安全及消防设施的整治等方面着手,还农贸市场一个整洁有序的状态。
文明出行意识增
“不能横穿马路,请走人行道。”“请带好头盔,安全驾驶”……这是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冯伟在当文明志愿者时常说的话。
“自从带上那个红袖套,就感觉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平时生活中除自我约束外,还会向家人宣传文明出行的理念。”冯伟说。
如今,在市区人行道旁,常常看到民警及志愿者现场劝导闯红灯、逆行、越线、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交通违法行为。他们还向广大交通参与者现场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积极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推动“创文”工作不断前行。
让市民体会文明出行的重要性不止于此。开放式的公园处处标识着文明标语,时刻提醒着市民要约束行为,争做文明咸宁人;人行道两头、公交车站台等地,挂着“行人不闯红灯,车辆礼让行人”的文明提示牌,提醒、纠正不文明行为,引导市民参与“创文”工作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受益。
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不断修复路面、增补更换雨污水井盖,更是积极开展“创文”市容市貌维护行动的体现。
近期,城区许多条道路都进行了改造,皆是以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目标。
采访手记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综合类评比中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创建文明城市既需要各级各部门严格要求、认真落实,更需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将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贯穿于“创文”的整个环节中,将文明的理念带进家庭、社区、校园,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树立新的风尚。
咸宁的“创文”脚步不会停歇,咸宁的城市面貌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