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30岁的武汉市民小胡,晚上在家里看电视过程中突然出现右手无法动弹、口齿不清、站立不稳的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小王患上了脑卒中。
脑卒中,又名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很多人认为脑卒中只会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但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悄然提前。医务人员呼吁:预防卒中不能只盯着老年人,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早”做起。
突如其来致残致死
脑卒中危害巨大
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导致死亡外,大多数的脑卒中存活者会遗留各种程度不同的残疾,许多脑卒中患者在首次发病后的2至5年内再次复发。
作为家庭医生,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顾昊医生每周都要前往探视社区中的脑卒中患者。他表示:“疾病给家庭带来漫长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有些病人肢体偏瘫行动不便,如果不经常翻身,等到褥疮出来一旦感染,身体更受伤害。”
年轻患者增多
不良生活方式成主因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我国10%到15%的中青年患者在45岁之前就发病了。”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汪昕教授说,血压升高、高脂肪饮食、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缺少锻炼、吸烟、夜生活过度等,都增加了年轻人罹患卒中的风险。
他说,一些患者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底子也不错,对一些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房颤等心脏疾病不注意早期诊治,也会增加卒中发生的几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濮捷说,卒中与一些慢性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高尿酸血症等均是导致卒中的元凶。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等,均是卒中的危险因素。
“时间就是大脑”
快速处置很重要
“看似突如其来,其实脑卒中之前有蛛丝马迹值得警惕。”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静提醒说,脑卒中可防可治,并不需要谈虎色变。
汪昕教授指出:脑卒中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也包括突然行走不稳,言语不清,视物不清,吞咽障碍。一旦出现症状3小时内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打通血管,从速缓解症状;因而患者一旦有突发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切勿延缓时间。
“在卒中治疗上,国际上一直在强调‘时间就是大脑’,如果患者能够早一分钟到达医院,后续的疗效就大不相同。”赵静说。
专家指出,除了重视先兆症状外,更重要的是“医未病”,改变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约70%的脑卒中死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效控压、降糖、调脂和戒烟等,能有效远离卒中风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