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湖北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岛屿丛生,飞鸟盘旋,尽收眼底的景色让人直呼“太美”。
盘活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做好水文章。近年来,崇阳持续推进青山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显著改观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治出新高度
“今年是我在库区工作的第38个年头,青山绿水是我们从未更改的追求。”3日,在湿地公园水文遥测中心,今年55岁的水文、水工工程师吴明亮说。
他一边在电脑上查看雨情、水情、水位,一边记录数字。
“一旦达到限制水位122.3米时,就要采取保护措施。每天的数据都要保留,便于分析研究。”吴明亮介绍。
他出生在青山镇磨刀村,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水库工作,曾参加过溢洪消力池加固、灌区支渠开挖延伸、水库二次重大的除险加固等建设,见证了“青山水库建设总指挥部”到“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的变迁。
曾经,为了方便施工管理,他不顾荆棘丛生,安放里程桩,从水库东干渠渠首步行至白霓镇长城水库的寒水垅,准确测量全长46.06公里。
有一次,棺材山顶上的中继站出现故障,为了抢修,他带着干粮,爬上15米高的铁塔,把60多斤的电瓶艰难吊起,加班至凌晨。前年汛期,他胆结石发作仍挂着吊水瓶坚守岗位……
吴明亮说,随着科技发展,库区治理有了新高度。近年来,水文遥测中心投资400多万元对设备升级换代,如今,每5分钟就能从电脑上监测到水情、雨情及水位的变化。雨量每达0.5毫米,水位每涨高1厘米便会有信息预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率。
搬出新生活
“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全都排到水库里,我们明知有污染,却也没办法。”73岁的刘补全老人回忆说,建水库时,库区有9000多人,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只能就近移民,可他们的生活污水却成了水体污染的一大来源。
刘补全老家在水库村4组,他家历经了3次搬迁。1970年建水库时,移民到青山镇雷骆村,可由于住房、田地受限,不得已于1974年重返水库村的孤岛上生活。
岛上出行不便,收入没门路,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近年来,崇阳将青山镇青山村作为移民新村,将库区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安置。第一批84户无房户已于2016年底搬迁至冷水港;第二批126户移民搬迁户,安置在莫名山,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刘补全家在集镇上的冷水港安置点有了一套崭新两居室,过上了新生活。同他家一样,库区人的生活因搬迁而改变。重要的是,生活污水的也得到了治理。水库的水质越来越好。
拆出新世界
金塘镇畈上村处于青山水库的源头。2011年,村民陈明远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2栋550式标准生猪养殖场。
虽说配套建设了一个处理池,但1000多头猪,每天有4吨多粪便排出,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
陈明远深明大义,2014年,带头忍痛拆掉了猪场,并请来垃圾清运车把池子里的粪渣清理得干干净净。如今,那里已改建成为柃蜜小镇景区的一景点。
近年来,崇阳划出禁养区和限养区,对各类水库严格禁止施肥和网箱养鱼,严打污水排放、非法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投入资金1.2亿元,关闭2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面取缔水面网箱养殖,对保育区内农户实施搬迁。每年投入数十万资金投放鲢、鳙鱼等鱼种,进行增殖放流,净化水质。今年6月2日,还对青山镇水库村村委会办公楼进行爆破拆除。
还先后在张兴段消涨带种植斑茅、芦苇20公顷;在阴山沟营造了30公顷的水禽栖息地,植被恢复60公顷;在张兴上段和王家段进行残次林改造80公顷。植树造林120万株,植竹2000亩,建林特基地3000亩。
“高压的环保政策换来了良好的水环境。目前,青山水库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每年提供工农业、居民生活用水1800万吨。”青山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程建平说。
带来新效益
“湿地公园也助推了崇阳旅游发展。”该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县长黄齐飞说。
库区有金柜山、白岩山等名山,有大小岛屿500多个,同时拥有商周文化遗址、三国吴主孙权庙、大泉洞、荆龟寺、天灵山万亩茶园等诸多旅游景点。
为了配套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湿地公园管理处在景区设立了垃圾桶、休闲桌椅,修起游步道、停车场、观光休息平台、水上码头,扩建了景区观光公路,新修巡护道路35公里,硬化刷黑了大泉洞旅游区主入口路段7.8公里,安装了80盏太阳能路灯,设立路标指示牌40块。更让人惊喜的是,耗资百元的清漂船也成为水上的一道新风景。
库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湖北尚禾集团投资2亿元,打造柃蜜小镇;湖北卓越集团投资10亿,打造樱花小镇;湖北鼎誉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大泉洞升级版,建设4A级景区;盘山村发动乡贤乡绅,创办了湖北磨盘石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竹筏观光体验游项目火热……
这座承载着崇阳人美好愿望的水库,正在续写着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