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大畈镇下杨村十六组自然湾是村民口中的山头湾。山头湾曾无人问津,而今多次吸引省林业厅的专家前去考察。
原因是,“山头”几千亩的新造林地长势良好,堪比一个集体林场。而它的创造者并非村集体,而是通山小有名气的造林大户方家明。
10月29日,我们坐着越野车,沿着盘旋弯曲的盘山公路,一路看树一路交谈着上了“山头”。同行的方家明指着远处一片片已有一人多高的杉树林,向我们介绍他的创业史——
从砍树到种树
47岁的方家明是山头湾人,因不甘现状,他很早就走出“山头”经商,而第一桶金就是靠卖树赚来的。经营木材多年后,他又开始经营砂石等,算得上是靠山吃山的采绿者。
2009年,国家出台支持发展林业的好政策。曾经砍过树木且心怀愧疚的方家明,想到了补偿办法。那就是,让“山头”荒芜闲置的荒山变绿变美。
说干就干。他首先从本组的荒山开始造林整地、栽植。2009年当年就完成造林近百亩。他从砍树者变身为种树人,成了靠山养山的播绿者。
历经几年的辛苦,他将本组荒山一片片变绿,继而向通山县首批乡办集体林场之一——坑口林场的荒山开战。
方家明介绍,通过实施荒山造林、低产林改造、石漠化治理、绿满通山造林等,山头湾和坑口林场造林面积达3000多亩,主要以乡土树松杉为主,还有600亩的楠竹,一些桂花、红叶石楠、柏树、油茶等镶嵌其间,造林存活率达到100%。
100%这个数据,是方家明在经历痛苦后才获得的收获。记忆最深刻的是2013年的一件事。那年,他栽下去的8万株湿地松苗几乎全部死亡。原因是从广西调运回的苗木,取运时间过长,加上天气晴热无雨等。无奈,他只得重新调苗重栽。
“由于路陡弯多,崎岖难行,光运输树苗车辆就得多跑七八趟。费财不说,费力费神还费时。” 此后,方家明在加倍悉心抚育苗木的同时,也更多地选栽本土苗木,保证存活率。
而今看着眼前最高已有十四五米、胸径二十公分,一般都有十多米高、十多公分粗的杉树时,方家明开心地笑了。
从“山头”到山外
方家明造林从“山头”起步后,除了每年不间断消灭掉“山头”周边芭茅山,加强新造林地抚育管理,巩固造林成果外,又把眼光投向了山外。
当日,在燕厦乡湖畔村的一片山头,我们看到,郁郁葱葱的杉树,秀美挺拔。“以前都是荒草山,多亏了家明,这片山才大变样啊。”一位在林间劳作的村民说。
2013年,他在燕厦乡湖畔村看中了一片荒山。不幸的是,因之前造林和抚育管理花费了100多万元,修通山路和硬化山路也耗资100多万元,加上造林投入,他所有积蓄都花光。这一年他的资金链断裂。
这可如何是好?他借助林业项目扶持的同时,通过经商来弥补,还向银行和个人贷款。当年,他流转荒山,栽植杉树1200多亩。如今他还欠着银行160万元贷款,却从未“亏待”过他的山林。
栽树已经上瘾的方家明,再也停不住造林的脚步。他在全县各个乡镇的村庄寻找心仪的荒山。
2015年,投资两百多万元,专门从福建引进优良品种,在大畈镇白泥村洲地建起千亩红心柚基地。在板桥村造杉树400亩。在西泉村建起了80亩的枇杷园……
自2009年开始造林到现在,他没间断过造林。今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同时在洪港镇、九宫山镇、通羊镇和大畈镇承揽下精准灭荒造林工作。经过省级部门核查,面积突破3400亩。
“十年累计造林突破一万亩,播种的绿色遍及通山六个乡镇。”通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已开始了2019年的造林整地工作。
从造绿到造富
“栽树既是为了消灭荒山,让荒山变青山,也是为了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方家明说,这十年所种下的一万多亩树若换算成人民币,远远超过了他投资的几百万。正如他所说,这将是他未来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事实上,方家明不仅造福了自己的未来,也造福了乡邻。每年请工整地造林、除草施肥,就带动了不少农村劳动力就业。
据介绍,各处造林地长年聘请专人护理,并且侧重贫困户,仅在大畈镇白泥村,长年聘请贫困户张红军等3人管护果园基地,仅此一项每人年收入就有3万元。
此外,每年安排在其他各乡镇造林工地做事的贫困户有60多人,割灌机除草工每天250元,一般用工每天工钱150元。十年下来,仅在山头湾范围内就帮助11户贫困户脱贫,今年还固定包保有6名贫困村民,年扶持资金每人7500元。
造林期间,方家明耗资修路硬化了通往“山头”和双港等村庄的道路,出资一百多万硬化了白泥村3.7公里乡村公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经济发展。
造绿造富的同时,方家明还不忘做慈善。任山头湾组长四年来,他的工资全部购买物质,捐给了镇福利院。仅今年,就在大畈一次性捐资助学3000元,扶贫宣传和扶贫工程捐资3500元。对此,他认为是理所应当。
谈到未来,方家明说:“我要利用三年精准灭荒的机会,进一步扩大造林规模,让更多的山头绿起来。”看来,他真是人居“山头”下,心在山头上,心里除了出生地那个小“山头”,还装着更多的大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