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
必胜!必成!必得!
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本报评论员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是含金量最高、难度最大、关注最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创建品牌,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全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自信自觉。

  市委、市政府提出2023年取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一个科学务实的决策、综合统筹的考量,是“跳起摘桃”能完成的目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是抓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是短期行为、突击行为,而是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我们要切实增强必胜必成必得的信心决心,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各项创建任务。

  要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从影响面大、普惠性高、群众需求强烈、与文明城市创建关系最直接的领域抓起,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强化规划的引导性和权威性,制定出符合咸宁城市风格、气质、形象的规划蓝图,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全面打通“断头路”,加快农贸市场、棚户区、背街小巷等的改造,推动城市景观从传统绿化向花化、香化、彩化、亮化、美化升级。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加快建设有记忆、有厚度、有温度的人文城市。

  要在创新城市治理上下功夫。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推动“善建”向“善治”、“善管理”向“善服务”转变。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法治化、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集中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环境等专项治理行动,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在提升市民素质上下功夫。市民的一言一行,是城市文明的基本元素。要牢固树立“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的理念,坚持“外在塑形”和“内在铸魂”并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倡导争做“通情达理、文明有礼”的咸宁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文明理念在全体市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下转第二版)

2018年11月2日 星期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