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的最后一周里,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作为”为主题的第八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为我市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盛宴。专题讲座、主题征文、经典诵读……从书本里走出来的社会科学正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生活、走向大众。
传播核心思想 凝心聚力
5月23日一大早,也是“社会科学普及周”的第一天,小杰早早地就带着笔记本来到了学院的3号教学楼,此时的教学楼已是人声鼎沸,“科普周”的启动仪式即将在此开启。
今年刚满20岁的小杰是湖北科技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学习刻苦,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早就听说学校要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讲座,我是理科生,对政治理论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所以更是要找准点滴机会来充电,以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也能为今后的考研早早做好准备。”小杰说。
主办方表示,本届活动就是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 “两会”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而举办的。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讲座为本届社科普及周的众多活动之一,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学校老师和政府部门相关研究人员作为主讲人,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与执政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等14个主题为中心展开讲座。
401教室里,第一堂讲座座无虚席,小杰边听边记,还用手机给讲座录了音。“看新闻的时候总是会对一些概念一知半解,今天听了老师的讲座,很多疑问在不知不觉中解开了。大厅里的展板上有详细的讲座安排,我已经用手机拍下来了,按时听讲一定大有益处。”
展板宣传也是此次活动形式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述和概括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宣传,在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院等有关单位巡回展出。
投入志愿服务 典范先行
大学校园作为社科普及的重要阵地,不仅让社科知识得到了有效的传播,更是培育出了一批热衷服务大众,愿意为科普事业宣传推广的志愿者。
在“社科普及周”的启动仪式上,35名来自湖北科技学院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师生得到表彰,荣获“咸宁市高校优秀社科普及志愿者”的称号。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将更多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作为一名普及社科文化的志愿者,服务于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我们更是义不容辞。我相信在这样的带领和牵动下,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社科普及工作中,宣传理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一位获评优秀志愿者的学生对记者说。
据活动有关负责人介绍,表彰志愿者中的先进典型,意在总结近年来我市高校在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更多的高校师生积极参加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市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活动更深入、更有成效地开展。
台下的学生小裕看着优秀志愿者手中的红色证书不无羡慕地说:“我相信他们的优秀都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的付出换来的,他们就是我投入社科知识传播活动的标杆,明年我也要申请加入科普志愿者团队。”
据了解,依托湖北科技学院社科志愿者服务队,科普活动还将进入各县乡镇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放科普调查问卷并向村民赠送科普资料,让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都参与到领学新思想、传播新知识的行列中来。
号召全民参与 普惠大众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如今,社科普及周已经成为我市普及社会科学文化品牌。社会科学普及向纵深推广,向大众和群众走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其中的意义与快乐,科普工作的辐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主题为“感悟新思想? 追梦新时代”的全市征文为科普工作的大众化和全民化开拓了一条有效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激情和理想中追梦,在奋斗和奉献中圆梦。”主办单位向市民发出了激情的征文邀请。
与征文活动同步举行的还有在湖北科技学院组织的“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经典”大学生诵读比赛;结合思政课面向学生征集,并用毛笔字书写在宣传栏上,集中公开展示“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等活动。
社科普及周上的一系列活动以大学校园为主要阵地,逐步向群众中扩展和扩散,真正践行服务基层、服务大众的思想。科普周将会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领悟新思想,收获新知识,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走进新的征程。
相关链接
“社会科学普及周”是省社科联打造的大型公益性社科普及平台,是湖北省重要的科普品牌,每两年举办一次。
科普周采取省市联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方式,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活动,传播党的声音,普及社科知识,推动社会科学走出书本,走向大众,已经成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