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 星期
目前仅有550个地球人进入过太空,他们进入太空时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78岁——
你适合上太空吗

  前不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杨利伟宣布启动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这批人员未来将加入我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此次选拔不仅面向空军飞行员,也针对社会工作中的不同领域开放。

  据统计,截至目前,仅有约550个地球人进入过太空,他们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太空时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78岁。

  如果把航天员看作一种职业的话,什么人适合这一行?下面来看看几位外国航天员前辈给出的答案。

  1 强烈的探索欲、使命感、荣誉感

  航天员的定义非常宽泛——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入过太空的人,而其具体工作内容和形式则千变万化。

  例如,执行过3次航天飞行任务的法国航天员让·弗朗索瓦·安德烈·克莱瓦,1994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任务是“纯科学”的——利用机械臂释放一颗大气研究卫星;而他在1997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中管理超过20项实验,并且操作对接系统让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第三次,他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前往太空的目的是维修哈勃望远镜。甚至,俄罗斯航天员奥列格·科托夫2013年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的考察任务时,还首次进行了奥运火炬的太空传递。

  由此可见,航天员工作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为——进入太空,且极具挑战性。

  因此,强烈的想成为航天员的意愿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前提。

  航天员又被比喻成“地球使者”。支撑这一群体永远乐于战胜挑战的更大动力是,作为国家实力的代表、人类的先驱展示和传承进取精神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这一规律在世界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身上就早有印证。

  俄罗斯航天员尤里·巴图林说,苏联选拔第一位航天员时,世界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问所有人:“大家想上天吗?”加加林回答说,一听到这个消息自己穿上鞋就从村子里赶过来了。

  随后,加加林成了整个地球的英雄。

  2 精深的专业背景,真正的“硬骨头”

  成为“地球使者”绝非易事,他们需要有足以与意愿相匹配的能力。

  航天员普遍至少是双语人才,最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和俄语,如今汉语也加入这一体系中。

  此外,精深的专业背景是入选航天员的必备条件,理工科专业背景较为常见。

  前“地球使者”中,巴图林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科托夫毕业于军医学院,克莱瓦早年从事自动驾驶系统工作,来自罗马尼亚的航天员杜米特鲁·道瑞恩·普鲁纳有航天工程学学位,来自马来西亚的航天员谢赫·穆扎哈尔身兼两职——整形外科医生和马来西亚国立大学航天科技研究所研究员。

  而当下的航天员背景呈现出了进一步的多样性。中国正在进行的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将把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纳入考虑。

  然而,拥有足够好的专业背景也仅是迈向太空的一小步。若想大踏步地前进,不管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你都得是把“硬骨头”。

  太空飞行是一份很冒险的工作。“我们先给家人买保险,去律师那儿写好遗嘱。”克莱瓦说,“当我走向发射台的时候非常镇定和宁静,因为我已经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做好了。”

  但对于业余选手谢赫来说,事情要严重许多。他从11435人中脱颖而出,2007年被选为马来西亚首位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11天。

  他说:“我们在俄罗斯接受了一年的训练。被放在旋转椅上飞快地转,被放在狭窄的舱室里,被放在高速运行的离心机里……这不仅是体力的考验,还有毅力的考验。我们被送到零下35到40摄氏度的地方, 我们要适应这里的寒冷……”

  一长串极限体验过后,谢赫总结说:“我发现世界各地的航天员态度都特别积极。他们无所畏惧,为了进入太空他们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可以克服!”可见航天员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考验让人终身难忘。

  3 非同寻常的考验

  还有一些与人体感觉相关的考验。

  首先,在发射后的一小段时间里,“你的背部会感受到非常大的力量”“应该是人类所承受过的最大的力量了”,这是克莱瓦的经验之谈。

  而后航天器引擎熄火,“你进入了失重状态”“感觉自己像有了魔法或者超能力”。

  再然后,你就可以回望地球,尽情被她的美感动。“几分钟内你就能从沙漠走向大洋,你会流眼泪的,就算是世界上最强悍的男人和女人。”说到这儿,克莱瓦几乎就要变得和谢赫一样激动。

  感动之余,你的身体会经历一些变化,包括骨骼、肌肉、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前庭系统、免疫系统等。

  这些变化显然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以至于时隔11年之后,谢赫还喊:“我返回时非常虚弱,胳膊抬不起来,手指也抬不起来!第二天醒来我分不清哪儿是天花板,哪儿是地板,我连走路都不会了。”

  “你需要非常非常健康,非常非常强壮才行。”这是谢赫给有志成为航天员的朋友们最忠实的建议。

  (本报综合)

2018年5月18日 星期

第07版:科教观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