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 星期
有爱就有希望
——赤壁易地扶贫搬迁的故事
通讯员 张升明 余庆

  有这样一群人,因为生活的不幸,导致他们一夜之间,一贫如洗。虽然他们也竭尽全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生活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掉入一潭泥沼,尽管奋力挣扎,却总是被困住手脚。这时候,他们心中最为朴素的希望,就是有一个家。

  面对这些贫困人口朴素的希望,赤壁市本着“要让每一个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根本宗旨,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统筹规划,投资225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建成5个总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的集中安置点和5个分散安置点,安置贫困户105户373人,让困难群众圆了住房梦。

  “终于有了家”

  “以前哪里有家呀,我老婆每年从外地打工回来过年都住娘家。”在官塘驿镇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镇区安置点,搬进新居的张明山因激动而热泪盈眶。

  张明山是该镇龙凤山村7组的村民,2013年一场大病让本就不很宽裕的家一下子跌入贫困。如今,虽然治好了病,却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无法负重。更为残酷的是,家里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而难以保证安全居住,一家四口只得借住在亲戚家几近废弃的老房子里。

  “那时候,每每看见别人家老婆孩子一家欢聚,我的心里就像扎了把刀。”张明山回忆以前,几度哽咽:“我老婆在外地打工,我因为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里呆着,做些零碎的事情,生活真是像吃了黄连一样苦。”

  为解决张明山的实际困难,赤壁市将他列入首批易地搬迁的对象。同时,综合考虑他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搬迁后他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当地镇村特别将他安置在镇区安置点,以便于给他创造工作的机会。

  2017年的除夕,张明山一家人终于如愿以偿,全家搬进了一套2室1厅水电齐全的新房子,老婆再也不用回娘家过年了。

  如今,张明山在镇上木材厂上班,每月有了2300多元的收入。老婆也在镇上电子厂找到工作,不用再去外面打工。

  张明山说:“终于有了家。”

  “想不到的好”

  在官塘驿镇镇区安置点,正在清理房间准备入住的黄太平,面对突然到访的我们,激动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结结巴巴了许久才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从内心来说,想不到的好。”

  1976年出生的黄太平,是该镇黄沙村8组的村民,谈起从前他说:“人说黄连苦,我比黄连还苦。”

  黄太平10岁的时候就没了父母。好在他能吃苦、肯吃苦,14岁就外出打工。后来借了亲戚的房子结婚,生活多了一个分担的肩膀,日子终于有了阳光。可是,不幸再一次降临到他的身上,一场大病让刚刚有了信心的他,彻底浇灭了希望。

  “我们已经租房子住了9年。”黄太平的爱人说:“每年我们也外出打工,可是没什么手艺,只能在工地上做小工。”

  而黄太平因身体原因要继续吃药,最多两个月就要回来一次,买些可以报销的药。

  因为两个人都出去打工,两个孩子在家里没有人照看,只能托付给外婆。外婆年纪也大了,根本照顾不了调皮的孩子。这是黄太平夫妻俩最大的担忧。

  但现在,他们没有了这些担心。“我住进来后,把孩子接到镇上来读书,这样既方便照顾,我也可以在镇上找一份工作。以前没有房子,像是水葫芦一样随水飘。现在不怕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

  黄太平夫妻俩,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

  如今,赤壁市计划易地扶贫搬迁的105户村民,已经入住72户,余下的33户,其中赵李桥镇石人泉21户,安置点已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入住;新店镇花亭桥村3户,安置点也已全部到位,可以入住,而该镇花亭桥9户安置点也已经完成主体建设,最迟可于本月底全部入住。

  同时,为了保证易地搬迁人口住得好,住得下,有保障,赤壁市对安置点的扶贫配套项目也逐步到位。特别是交通建设,目前共有羊楼司至羊楼洞扶贫配套道路、万岭扶贫配套道路新店段、万岭公路新店镇花亭桥村1.2公里延伸段、万岭扶贫配套道路余家桥段四处正按计划进行中。

  美好生活的曙光,正在每一个安置点冉冉升起。

2018年5月18日 星期

第03版:赤壁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