柃蜜小镇开园迎宾了,五一期间每天数万名游客慕名前去游玩!有人说,这是“崇阳乡村发展的一大奇迹”,承载着山里人的梦想与骄傲,也沉淀着该县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经验。近日,记者走进金塘镇畈上村,对柃蜜小镇进行深入采访。
富含乡愁的景区
四周青山环抱,十里长廊流水;河岸木屋林立,田间白鹭翩飞;加上薄纱样的烟雾、沉睡般的老屋……车子驶入畈上村时,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宁静安详、悠然自得。
景区内,万亩玫瑰花正迎风怒放,羊驼、白狐、小浣熊、猴面鹰等各种珍稀动物“萌翻”游客,稻草人、水上乐园、玻璃栈道、风车隧道,让人一路惊喜不断。
站在高处俯瞰,大片的格子状农田,泛着绿油油的光;弯弯绿水如玉带般盘绕在村间;纵横交错的小径有序地点缀在田野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富含乡愁的元素,让人心情澎湃荡漾。
“这个小山村,让身处钢筋水泥世界里的我们,找回了童年的记忆!”从武汉来的游客蔡女士兴奋不已。
“木屋别墅酒店,高端享受且价格实惠,带着家人来度假再适合不过。”准备返程的江西游客成先生意犹未尽。
“经过三年精心打造,柃蜜小镇已声名远扬。”景区工作人员沈海龙说,不少外国游客慕名前来。
不为人知的历史
“这里曾经非常贫穷,土房土路,吃喝发愁,交通困难,留不住人。”今年58岁、已经在村里担任了22年村支书的陈明远介绍。
畈上村是金塘镇最边远、最偏僻的一个小山村。多少年来,这个三百多户两千多口人的村子,一直安静地蜗于陡峭的白崖山怀抱之中。村外改革潮涌,村里却愈发贫困,常有人因为一段田沟的排水、一棵大树的遮阴、几棵菜苗的损坏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上访告状。后来,年轻人都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只留下老人和孩子。
2015年,新修的幕阜山旅游公路从畈上村穿境而过,为该村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陈明远找到从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沈亚明、沈亚军兄弟,希望他们能回村投资。
“去之前,我们心里也没底。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且在金融、酒店用品和广告领域积累了相当实力的兄弟俩,能回这个一穷二白、破落到极致的老家吗?”陈明远心里忐忑。
“回去?弃苦心经营的生意于不顾?不回?置骨血相连的乡亲于不助?”沈亚明说,那段时间他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最终还是决定了“回”!
一波三折的发展
一个“回”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起初,迎来的是他们老母亲的极力反对。“我们有能力了,应该帮一把!”“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山区搞发展,支持山里人搞旅游开发……”兄弟俩轮流上阵,说服了老母亲。
2015年6月,兄弟俩以村企结合、引农入企、土地入股的模式,在村里投资成立了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为主导的湖北尚禾(集团)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修路桥、筑河堤,建水库,并打算依托畈上村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开发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柃蜜小镇项目,打造“南鄂第一村”……
但他们却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有村民说:“我们村回来了两个放卫星的人!”有外地人嗤之以鼻:“这么一个穷山沟能有什么发展?”也有亲朋好友为他们担心:“你们要小心。”……
回乡久了,兄弟俩也明显地感受到,乡亲们之所以贫困,是因为思维还未转变,眼睛只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最大限度地让利给乡亲们:村里的田畈,原来流转租金每亩仅150元,兄弟俩将租金涨至300元,顺利流转土地山场1万余亩,签下40年租赁合同。他们还与村两委联合办公,联合成立党支部,利用支部主题党日,将发展的事拿到桌面商议。
“我们有个林下种养的项目,起初叫凤鸣谷,后来改成珍禽博览园,最后改成了珍稀动物园!”沈亚明说,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成功经验参照,他们只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创新,再通过认真总结,及时调整思路,所以发展之路一波三折。
变成现实的梦想
乡村旅游的发展、农业基地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产生了太多的工作岗位需求,在外打工的村民们纷纷回巢,参与到家乡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如今,在畈上村,除了上学的娃娃几乎没有闲人,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可以到公司做饲养员、保洁员、门卫。有的还搭上了旅游的顺风车,自主创业做生意。
柃蜜小镇刚开建时,贫困户沈四明和陈燕玉夫妻俩就在门口搭起了灶台,将工人们的“一日三餐”承包了过来。随着游客逐渐增多,夫妻俩把家里的房子改成了餐馆,客流高峰时日收入可达六七千元。
如今,在畈上村,农家乐已有11户,各种超市、小卖部增加了近20户,村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年轻时曾梦想着能像城里人一样,没想到美梦成真了!”82岁的陈西娥老人跟上了村子的发展步伐,健身、手机拍照、微信收款、发朋友圈样样在行。
“能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把祖祖辈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值了!”沈亚明说,尽管从个人收入数字上讲,他当前肯定是亏大的。但看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一个个地鼓了起来,自己觉得值了,不亏,更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