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星期
爷爷的念想
陈晓明(市直)

  爷爷去世四十多年了。每到清明节,孙子黄胜良都要给爷爷扫墓,叩首行礼。每次都是愁鸦悲啼,凄迷彷徨,无限的哀思,让他徜徉在无奈与无能的泪水中。

  去年的清明节,与往年完全不一样。雨过天晴,艳阳高照,草长莺飞,天助人愿。黄胜良来到了爷爷的坟前,没有像往年那样痛哭流涕,释放内心的憋曲与压抑,而是用轻言细语告慰先人:爷爷,我今天给你报喜来了,我不仅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而且盖起了二百多平米的两层楼房,装饰一新,用上了各种家电,实现了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愿望了!

  其实,黄胜良有两个爷爷,还有一个连他父亲也没见过面的爷爷。那个爷爷的父母早逝,兄弟俩相依为命,和奶奶成亲没几个月,日本鬼子烧杀奸淫到了家门口,兄弟俩参加了抗日游击队,都倒在了日军的枪炮下。身怀六甲的奶奶无依无靠,匆匆改嫁,与这个爷爷成了家。这个爷爷家是佃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奶奶就在他家那破茅屋里生下了父亲。爷爷虽穷,但勤劳善良。老天有眼,喜从天降,他一下有了妻子儿子。接着喜事连连,土改了,他家被划为贫农,分到了两亩多田地。没过几年,又盖起了大小四间瓦房,成了翻身穷人得解放的榜样。此时,他才明白过来,房屋既是安身立命之地,又是财富的象征。

  爷爷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毛主席。他还听到了好消息,共产党要帮他们山村修公路,通电灯,装电话,让穷人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生活。他深信党和毛主席说得到做得到。

  父亲是单传,爷爷崇信人多力量大,盼望人丁兴旺。母亲好像讨好爷爷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生,一连为他生下九个孙儿孙女,爷爷乐得合不拢嘴。可是,人丁兴旺了,房子住不下了,瓦房失修透风漏雨了。

  正在筹备翻新扩大房屋的那一年,爷爷离开了人世。临终时,他摸着黄胜良的头,睁大深邃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哇,你们这一代一定会有的。”父母扑通一声跪下去,撕心裂肺地嚎哭起来,爷爷才闭上了眼。

  不久,改革开放了,村子里的人各显神通,跑单帮的,做生意的,财源滚滚来。新房屋、小洋楼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然而,黄胜良家却处在极为贫困之中,父母重病在身,弟妹小,人囗多,经常揭不开锅。他挑起长子的重担,初中未毕业就踏上了打工之路。父亲瘫痪两年后离开了人世,母亲又双目失明。黄胜良只好在家,一边照顾弟妹,一边种田、打零工,养家糊口。乡村伸出了援助之手,把他家列为贫困户,时常发放救济钱粮、被服,温饱总算解决了。三十多岁的黄胜良才在那破烂的老屋内结婚成了家。

  黄胜良渴望住上“楼上楼下”的房子,经常想起爷爷临终时的情景,没想到党和毛主席六十多年前对贫苦农民的美好生活构想,完全成了现实。他和爷爷一样深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迟早会有的。他萌生了靠山吃山,用绿色食品养猪脱贫致富的念头。租了近四亩荒地,种上了红苕玉米,第一年试养了两头母猪,五头常猪,收入不菲。他想大干一番,可急需资金。就在这时,县农商银行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到了他家。看完了他的猪舍和庄稼后,立即为他提供了五万元的低息小额贷款,接着又追加了五万元扶贫货款。黄胜良放手大干起来,庄稼长得油光碧绿,猪儿长得油光白嫩,养猪的数量与收入连年翻番增长。

  忽然间,黄胜良时来运转,好事接踵而至。他家被列为扶贫异地搬迁对象,建房规划、六万多元的建房补助款,扶贫工作人员全帮他办好了。没几个月,他家两层楼的房子在旅游公路边拔地而起,他像做梦一样住进了新楼。几代人,几十年的企盼、等待、追求,虽说来得迟了点,但说来就来了。黄胜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却想到了似有神灵在保佑他,自己比爷爷翻身得解放还幸运。

  乔迁新居,乖巧懂事的三个儿女,高兴得又是蹦又是跳,比当年爷爷翻身得解放还兴奋。他住进新居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女们讲家史,讲扶贫工作队和好心人帮他家的故事,特别讲述爷爷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情结。他想让儿女懂得感恩,知道共产党为什么不忘初心,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希望儿女们好好读书,上大学,当博士,加入共产党。这是黄胜良与爷爷不一样的念想。

2018年2月2日 星期

第08版:文学副刊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