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
我市实施补短板十大重点工程
城市排水防涝投入10亿元

  本报讯 记者王恬报道:“2017年至2019年,我市将投资10亿元加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投资15.02亿元完成异地扶贫搬迁。”10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未来3年内,我市将精准发力,实施补短板十大重点工程。

  这十大重点工程具体为脱贫攻坚工程、水利设施补强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乡镇污水治理工程、普通公路及安防工程、航运能力提升工程、能源设施强化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体经济振兴工程。

  脱贫攻坚方面,计划投资15.02亿元,全面完成全市9275万户、26347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人口实现脱贫。今年扶贫小额信贷规模达到4亿元左右,确保2019年底全市扶贫小额信贷规模达到10亿元左右。

  水利设施补强方面,计划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5.1公里,推进梓山湖新城、咸宁高新区、淦河河岸绿化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投资8.59亿元加固斧头湖流域湖堤和治理黄盖湖防洪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快建立垃圾分类处理机制,计划投资4.5亿元左右,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方面,计划投资2.8亿元左右,推动全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满足基本教学和生活需要。进一步加大县级卫生投入,计划投资6.32亿元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目标。

  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工程,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技改工程,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计划完成技改投资375亿元。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以宝塔光电、灜通电子、三赢兴等企业为主体,突破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芯片封装技术、液晶面板工艺及材料和驱动技术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