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水利部批准咸宁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市。4 年多来,咸宁市始终秉承人水和谐的建设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可以说,种好国家试验田,咸宁交出了自己的样本。
一条母亲之河的水秀山明
9月4日下午6时许,虽然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家住金泉湾附近的邓成峰准时从家里出发,沿着淦河开始了他的健身之旅。
傍晚沿淦河散步,邓成峰已经坚持了6个年头,每天风雨无阻:“原来我每天只在小区附近走上一小段,现在政府把淦河建设得像花园一样,我的散步里程就越来越长了,几乎要把温泉城区淦河段走完,差不多好几公里呢。”
邓成峰所言非虚。得益于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作为咸宁母亲河的淦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完美的转身。
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淦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政府累计投入淦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资金达5亿元,市区河道22km已基本得到治理。新整治河道水上部份一律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城区河段已建4座橡胶坝,60%河段实现生态蓄水。淦河双鹤桥段工程生态景观工程还被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范例奖。
“今日的淦河,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自然’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的一个缩影。”市水务局局长刘中英自豪地说。
2013年7月31日,水利部批准咸宁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市,试点期为2013年至2018年。《咸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投资295.29亿元(试点期257.98亿元)。
试点以来,我市已完成53个试点建设项目、12个重点示范工程、35项试点指标建设任务;初步构建了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完备的水安全体系、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水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护水、用水、管理和意识文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市水务局副局长徐学利介绍,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工作,至少产生了三个效益:
——生态效益:通过实施水污染控制工程,减少污水入河量,结合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2016年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通过实施水源地保护与城乡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保证城市公共生活供水末梢水质达标率为99%;通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减少用水总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废污水排放量,全面提升了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与水环境的友好。
——社会效益:去年,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全面完成,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市位列全省第2名,创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和示范。同时,居民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文明意识大幅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经济效益: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开发了生态景观资源,实施了地热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同时,初步形成集“防洪、供水、生态、环境安全”于一体的和谐水域系统和良好的水生态格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顶层设计的水到渠成
咸宁为什么能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市?
刘中英的回答简洁有力:天时、地利、人和的水到渠成。
天时,国家战略。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市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迅速启动申报,成为全国45个、全省2个试点市之一。
地利,得天独厚。我市水系发达,水量充沛,水资源禀赋优越。有陆水、金水、富水三大长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6条。有水库561座,面积100亩以上的湖泊39个,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5个,其中斧头湖、西凉湖分别是湖北省的第四大湖泊和第五大湖泊。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80.12亿m3,地下水资源量21.24亿m3,水资源总量82.59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7.8%,位列全省第5位,武汉城市圈第2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50m3,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人和,九龙治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市委书记丁小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试点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市长王远鹤担任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协调的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
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对试点建设的总体布局、建设任务、工作要求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同时,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各县市区协同共进,市水务、规划、住建、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紧密配合,形成了共建水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下,一系列机制体制和措施办法陆续出台:
调整和优化责任考核体系。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农村安全饮用水质达标率等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将县(市、区)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生态环境指标从2013年的5项10分增加到7项13分;
制定了《咸宁市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将“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纳入《咸宁市绩效管理和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之中,对各地河流跨界断面实行水质目标考核管理;
拟定《咸宁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建立倒查机制,对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任期内环境质量明显恶化,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利用职权干预、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监督机制。拟定了《咸宁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暂行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实行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市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水资源节约保护作为重点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对未能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
一场生态保护的水滴石穿
今年5月30日,是端午节。因围网养殖暂停16年的龙舟赛在我市西凉湖上,重新响起“咚咚”击鼓声。在嘉鱼县渡普镇和咸安区向阳湖镇,两场激烈的龙舟竞逐,引来沿湖村民和观众阵阵喝彩。
西凉湖是全省第五大湖泊、我市第一大湖泊。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围网拦网养殖后,湖面日益变窄,加之投肥养殖,致使水质恶化,气味难闻。
去年7月,我市启动斧头湖、西凉湖拆违工作,两湖沿岸的渔民洗脚上岸,17万亩水面退渔还湖。
这是我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的一个缩影。
刘中英说:“不与水争,退水于湖,最终实现人水和谐,是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的咸宁特点。治水,不在水上,而是在岸上。”
——大力推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2014至2016年,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空前。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投资0.3979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6平方公里;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40.4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875处;全市累计投入中小河流治理2.62亿元,开展了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4个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项目;全市拦河闸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
——全力推进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投资3亿元,建成温泉、永安、长江产业园三个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总规模12万吨;投资2.6亿元,实施配套管网改造72公里;投资0.4亿元,改造城区污水管网9公里;投资0.05亿元,启动了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亿元,对全市30多家废污水排放企业进行了改造整治;投入1.07亿元对城市周边83个村庄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有序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我市重点推进的建设项目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总设计规模20万m3/d,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10万m3/d,总投资约 3.52亿元,目前已全部完工,实现向城区供水。此外,总投资5.93亿元的通山黄荆口水库新建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治水战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同时,也需要资金投入作保障。”徐学利说。
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国家扶持、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积极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试点建设工作。
城区淦河融资19亿元,龙潭河融资3亿元,嘉鱼三湖连江水系融资2亿元、崇阳隽水河融资2亿元投入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总投资13亿元的咸宁市城市防洪工程将积极申请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融资。市城投公司与中城建开元(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咸宁(河背)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投资业务额20亿元。在淦河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引入社会民间资本碧桂园公司、三江集团等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
一种文化理念的水天一色
今年7月底,市水务局发布文件,在全市部分单位设立第一批“咸宁市水情教育基地”,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5家单位入选。
“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在于机制,在于行动,更在于文化和理念。设立水情教育基地,就是要增强公众水文化素养,促进形成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良好风尚和人水和谐的社会秩序。”刘中英说。
为了让水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试点期间,我市采取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全市不同单位、组织和个人的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文明意识水平。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人人节水行动”、“亲水行动”、“关爱水源地行动”等具有特色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全市所有新建水利工程上都刻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标语,做到宣传工作全覆盖,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水生态文明意识,让水生态文化理念走向群众。
——深入开展环保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 活动。组织水情教育进机关活动,将水情教育纳入各级各地党校和干部培训课程,以相关典型案例教学为重点,牢固树立了“以水定发展”的理念;开展了以“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水生态”为主题的企业用水户座谈会,引导企业在生产全过程贯彻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理念,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成企业环境与周边环境融合,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节水改造。
——在全市范围开展公共机构节能节水专项行动,普及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公众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组织评选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全市进行了节水型器具和新型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用水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提倡使用循环水。制定了全市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评选了一批市直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推动了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卫生洁具、食堂用水设施、空调冷却系统、老旧管网和耗水设备等的节水改造,加强了用水管理……
市水务局分管宣传工作的党组成员程参平告诉记者,通过多种试点措施与宣传,试点期末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市”创建的认知度大幅提升,城区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有效普及和推广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爱护水生生物等节水减污与生态保护的理念,推广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深入人心的水文化理念化成了一股股强大的支撑力量,催生出一个个绿色的生态行动。
2017年5月11日,在第一次全市规委会审议的《咸宁市淦河流域综合治理整治规划》提出:将淦河及其沿岸打造成为城市中央滨水风光带、城市中轴生态文明景观带、国际化的城中河改造典范。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刘中英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