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健康扶贫全省前列,产业扶贫持续发力,金融扶贫全力推进
“要不是扶贫政策好,我如今还挣扎在温饱线下。”18日, 通城县麦市镇天岳村贫困户王美军说。
58岁的王美军和老伴常年患病,一家6口人仅有1个劳动力。在政府的帮扶下,儿子王贤明搞起了山羊养殖,去年仅这一项收入就有2万多元。目前,王贤明的石蛙基地也开始受益。
麦市镇天岳村、石南镇牌合村、北港镇桂家村等,一个个旧村换了新颜,一户户贫困人家拔掉了“穷根”。这得益于近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中,坚持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将扶贫真正扶到百姓心坎上。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五个一批”计划为载体,狠抓政策落实、狠抓因户施策,扎实有序推进了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全市脱贫减贫进展情况良好。
截止6月30日,预脱贫4.62万人,占目标任务的64.7%;48个出列村“九有”、村级收入等基本达标。
为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经过6个月的反复测算和酝酿,今年3月份市政府办印发了《咸宁市关于实行健康扶贫的实施意见》和《咸宁市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两个文件。
为强化产业扶贫,4月,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组建了产业扶贫工作专班。专班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全市产业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查找扶贫产业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制定相关政策并实施分类指导。
为推进金融扶贫,截至到6月30日,全市累计向金融机构注入小额扶贫信贷风险担保金1.15亿元。为激励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各地与合作银行签订了7:3风险共担协议,信贷风险中金融机构承担30%,政府承担70%。
问题:识别不精准,脱贫不真实,帮扶不到位
日前,在通山县慈口乡磻溪村委会,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精准扶贫落实情况,并运用大数据比对核实。
上半年,通山县运用软件系统的大数据比对规则,查出慈口乡磻溪村一位村干部的妻子违规承包整村推进项目。通过深挖细查,连带查出该村违规套取扶贫资金2万元。问题查实后,县里收缴了违规资金,对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和党内警告处分。
“南三县”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现象,半年督查中,发现通城县3个村均存在卡内硬伤户未剔除的现象,存在县、乡、村三级人数名单不一致现象,存在该剔除而未剔除现象。
目前,我市存在脱贫户住危房的问题,部分存在被脱贫、虚假脱贫问题,脱贫确认书代签,甚至一个村由一人代签,有的村一个贫困户签名存在8种笔迹;村民评议、公示不到位,乡普查、县验收不到位,找不到文字依据。驻村工作队帮扶不到位,弄虚作假,县级工作队一部分应付差事流于形式。
对策:坚持问题导向,逐项落实目标,明责问责督查
16日上午,市委召开精准扶贫突出矛盾问题调研专题会,讨论研究应对之策。
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找准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对工作中已经查找出来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逐一整改销号。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任务,一户一户对照,一项一项落实,重点解决精准识别、虚假脱贫、帮扶不到位、教育制度政策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
要加强督查,问责追责。对于不熟悉情况、工作投入不够的乡镇党委书记,要专职专责;对于作风飘浮、不按要求常驻或不达标的驻村工作队,要采取措施;对于一问三不知、工作不扎实、扶贫不力的村支书,要进行集中学习培训,直至弄懂弄通政策,测评过关为止。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要啃下脱贫“硬骨头”,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马虎不懈怠,全身心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不负人民群众期望,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