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 星期
问政之后再问啥?
□柯建斌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的“三抓一优”作风督查以“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问政”活动为载体,坚持问题导向,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于一体,既问了“为什么”,又问了“怎么办”;既问了廉,又问了责:既问出了新问题新情况,又问出了新作风新气象。那么,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问政之后再问啥?

  老百姓的期盼是——问政之后再问“效”,问整改时效,问整改“显”效,问整改“潜”效。

  整改时效必须问。因为整改时效体现的是态度,表现的是速度,展现的是力度。倒排了整改时间表,设计了整改路线图,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兑现了整改承诺书…… 这些举措都能反映整改单位的政治站位和时效观念。整改需要的是雷厉风行,老百姓欢迎的是快刀斩乱麻。

  整改“显”效必须问。老百姓关心整改时效,更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实效。套取的“救命钱”是否归位,会不会“先归位再挪位”?困扰群众的水患如何终结,会不会“一问了之,不了了之”? 会不会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会不会出现“割发代首”或是“丢车保帅”?对于整改问题,能立行立改的绝不能等,更不能拖。对整改事项,专职专责的部门绝不能上推,更不能下卸。把整改“显”效做出来,还需要锲而不舍地开展“走村巷连民心”活动,面对面地了解老百姓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

  整改“潜”效必须问。问政是为了促廉政促勤政,是为了推进“三抓一优”。因此,不能让问政成为一阵风、一场雨,风雨之后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也不能让问政对象“问时惊慌失措、问后万事大吉”。 问整改“潜”效,关键是问一问如何建章立制,让健全的制度发挥应有的“潜”效。要针对整改问题开展警示教育,提醒本单位人员引以为戒。要针对制度漏洞,建立防火墙,设立隔离带,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特别要防止制度建设中“拆东墙补西墙”现象。要建立健全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觉辨错纠错的能力,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勤廉为民的服务意识。

2017年8月18日 星期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