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 星期
文学路上的“苦行僧”
——记嘉鱼县老作家郑绪斌
通讯员 舒爱民 孙剑

  日前,由嘉鱼县85岁高龄的作协会员郑绪斌所着长篇小说《清风传奇》,在《今古传奇》年度全国优秀军事小说奖专辑发表。

  他的这个成就,一举创造了嘉鱼文学史上3个第一,即:嘉鱼作家中年龄最大、发表杂志级别和规格最高、第一个在省级纯文学杂志发表长篇小说。

  近几年来,郑老创作长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清风传奇》、《南嘉来了李先念》、《大岩山风云》等10多部,共计 500多万字。

  “我是文学路上的苦行僧!”硕果累累的郑老说。

  苦难中的文学修行

  1932年10月5日,郑绪斌出生于嘉鱼高铁岭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幼便喜爱“作文”。有一年下大雪,他突发灵感,创作了一首儿歌《下雪了》,其中几行他至今都记忆犹新:“北风吹起大雪飘/桃李树枝变银条/座座山头戴孝头/条条江河增源头/大麦小麦盖被头”!当时,私塾先生夸他想象丰富,文笔流畅,从此经常布置他写诗、作文。

  12岁那年,有一个被称作三枪支队支队长的杨劣绅,在村里胡作非为,当他发现郑家有几亩田地,便以手枪被郑绪斌已故一年多的二叔借走未还为由,逼郑家交钱抵枪,并抓走郑绪斌。郑父申冤无门,不得不卖田三斗抵债。郑绪斌异常气愤,以笔为剑,写诗发泄心中仇恨:“一手遮天黑良心/无事生非坑害人/我将苦练笔作剑/劈开乌云见光明”。

  黑暗的旧社会使郑绪斌从小就悟出一个道理,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来与世间的不平作斗争。1949年6月,17岁的郑绪斌考上简易师范学校,他的文学才华顿时如鱼得水,学校出校刊、举办文学兴趣班、诗词比赛等活动,他总是一马当先,由此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笔耕不止,一盏枯灯,经常伴他一个人创作到深夜。郑绪斌夜以继日地创作着,并用好友的名字,相继在《萌芽》、《湖北日报》、《民间文学》等报刊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任教期的创作“修炼”

  1961年8月,郑绪斌被调到嘉鱼县高铁公社长江学区任教,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全身心投入创作。

  他发现民兵表演的节目形式单一,剧种少,便尝试着编写了一个八幕楚剧《三亩田》,反映的是财主用假卖田约占去农民三亩田,红军救出龙玉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过上了好日子的故事。当时的汇演空前成功,受到县武装部干部职工一致好评。

  “堂堂嘉鱼县,人杰地灵,难道就出不了几个作家?”多年来,郑绪斌不仅自己苦心创作,还甘当人梯,不遗余力,扶持当地文学新苗。高铁岭镇佐金山村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学生李雪梅,也是位文学爱好者,尤其爱好创作小说和戏剧,他的一篇描写农村变化的戏剧作品《山村夜色》被郑绪斌发现,如获至宝,立即帮他字斟句酌地改,最终在《湖北戏剧》上发表,这是嘉鱼县农民的戏剧作品第一次发表在省刊。

  类似这样辅导作者的事例举不胜举,通过他的文学扶持,有的成为了省、市级作协会员,有的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编剧。

  退休后的写作修为

  1983年8月,郑绪斌退休了,“教育的舞台虽已谢幕,文学殿堂的大门却刚打开”。他决心与时间赛跑,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来。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他被解放军指战员们大无畏的抗洪抢险精神所感动,深入实地采风半个多月,创作了长诗《解放军——中流砥柱》。部队首长深受感动,召集数千军人召开大会,请郑绪斌现场朗诵这首长诗,并推荐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这是他写作生涯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2014年10月,郑绪斌患上前列腺癌,可他仍坚持笔耕不止。有一次,他躺在病床上边打吊针边写稿,药水打完了,回流的血液充满了吊管却全然不觉。儿女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意欲夺下父亲的书稿,可郑绪斌难过地说:“你们不要我写作,还不如要我去死!”

  也许是他对文学的虔诚热爱感动了上苍,在医院医治了一年,郑绪斌的前列腺癌竟奇迹般消失了!

  老骥明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年过八旬的郑老先后创作并出版了《中华历史人物诗词》、《逃婚》、《义门三兄弟》、《向阳风雨》、《南嘉来了李先念》等10多部电视剧,其中有6部出版发行。先后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诚哉斯言,郑绪斌就是这样,以“苦行僧”的精神,“富矿”猛掘者的干劲,“航标工”的坚定情怀,为嘉鱼县的文学创作点亮一盏明灯。

2017年8月16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