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 星期
“愿百年之后,我的灵魂化作一朵云,飘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看着她变得更好更美。”
武大退休教授为咸宁写情书
图/文 记者 马丽

  “我生不在此,死亦不会在此。但是,愿百年之后,我的灵魂化作一朵云,飘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看着她变得更好更美。”6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教授徐臻一大早乘高铁来到咸宁,坦荡热烈地向来高铁站接他的人表达了自己对咸宁的爱意。

  同时,他从手提包里掏出了两本书——《红豆杉诔》《天岳关祭》。他称这是自己写给咸宁的动人情书。其中最动人的情书当属《红豆杉诔》。这本书得到国家林业总局重视,不久将到崇阳召开研讨会,或将此书拍摄成电视剧。

  当日,徐臻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咸宁的故事和创作动机。

  A 五十年前,在崇阳偶遇一棵红豆杉

  今年74岁的徐臻是汉阳人。196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蒲圻师范任教。1969年,被集中到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学习了四年,后又调任咸宁师专(现湖北科技学院)教授文学概论。

  1983年,他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文学理论的同时,参加了第一届中国高校电影课教师进修班,取得电影课教师资格。1988年,调任武汉大学新闻系,讲授《影视艺术概论》等课程。

  在咸宁的20多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咸宁的每一个角落。他翻越咸宁每一座山,感受咸宁山水的美好;他走遍每一个村庄,听农人们讲民间故事;他徒步从向阳湖走到嘉鱼,打动了心爱的姑娘……

  每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他都记在了日记里,也刻在了记忆里,成为他如今创作的重要源泉。

  有一天,他和一个学生从崇阳县桂花林场经过时,发现了一棵古老的树,树干粗壮,高耸于林海间。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棵树披红挂彩,旁边还建庙祭祀。

  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棵树是红豆杉,但他知道这棵树肯定是一棵“神树”,否则怎么会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这棵树因此被他记住。

  多年之后,他知道那棵“神树”就是红豆杉。它是我国的“国宝”,植物界的“大熊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砍伐、盗伐红豆杉,他甚是心痛。

  2010年春,徐臻参观桂花林场,查阅了林场的历史,见到了年轻时候偶遇的那棵红豆杉,并了解了红豆杉的培育及种植情况,于当年写成了电视剧本《青春红豆杉》,打算拍摄成电视剧。只因机缘不巧,2012年,徐臻大病一场,拍摄之事搁置下来。

  “有些事,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徐臻说,正是因为这场大病,让他更加关注红豆杉,也促使他完成了小说《红豆杉诔》。

  B 五十年后,以小说《红豆杉诔》抒怀

  2012年,徐臻检查出来得了肠癌。两年时间内,他遵照医嘱的同时,非常关注癌症方面的信息。他获知,红豆杉树中可以提取紫杉醇治疗癌症;红豆杉树24小时全天候释放氧气,是雾霾的天敌。

  两年后,他的身体康复了。而他对红豆杉越来越感兴趣。经考察,他发现,他奉献了22年青春岁月的咸宁市是中华大地红豆杉树木的生长宝地。

  咸安大幕乡桃花尖村有两棵紧挨着的红豆杉,一公一母,有五百多岁了;那里遍山是新培育的红豆杉树苗。崇阳天城镇桂花林场,有着树龄近三百年的红豆杉。通城黄龙山宾馆附近新种植的红豆杉,有二十余年的岁月……

  “我明确了:应该钟爱一切森林、应该保护森林、保护生态,让我们活在一个绿色健康的世界上。这里包括向一切盗伐森林的罪行作斗争。”徐臻检视旧作《青春红豆杉》,重新规划,花费3个月时间,写出长篇小说《红豆杉诔》,以“诔文”表述红豆杉这一珍贵的树木,在咸宁这块福地浴火重生了,凤凰涅盘了!

  《红豆杉诔》借助红豆杉这一珍贵物种,以洪下8.14武装斗争、通城8.20暴动等红色革命为背景,塑造了以戴氏一家三代为代表的普通百姓为保护绿色、保卫生态、美化家乡坚持奋斗、不吝付出的感人形象,反映了崇阳的概貌,凸显了崇阳的生态、文化等优势。

  它用横跨一百多年的时间,再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斗争,给人们的启示是:敬畏大自然的一切,热爱有尊严的、向上崇真、善良勤奋的一切生命。这一点对崇阳、对有着众多古树的国家森林城市咸宁而言尤为可贵。

  崇阳宣传部长王良永称,这本书是崇阳历史的教科书,树立了生态发展的理念,这与该县着力推进开放、生态、富裕、文明、幸福“五个崇阳”建设相一致。书中故事主要发生地崇阳桂花林场也已获省联投集团青睐,不久将开发成旅游胜地,为崇阳经济发展做贡献。

  C 近期打算,为县市区写书

  6日,在咸安区大幕乡桃花尖村一个红豆杉苗木培育基地,徐臻一边观赏着红豆杉树,一边介绍,这个基地是他在《红豆杉诔》杀青之时发现的。每每看到这个基地,他内心就升腾起一种欣慰感:“曾遭受自然灾难、人为盗伐的红豆杉获得新生了。”

  在这片基地,徐臻向记者介绍他的另一本书《天岳关祭》,书中描述了发生在通城大地上令人难忘的战斗历史,表现了以黎云豹、葛隽逸为代表的英勇的通城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伟大贡献。

  《天岳关祭》是徐臻创作的第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也是通城第一部反映抗战史的历史长篇小说。“历史应该被铭记,英雄应当被缅怀,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这本书是献给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卫国英烈们最好的祭奠。”去年,徐臻向通城县捐赠100多册《天岳关祭》。

  “给历史作故事的笺注,给过去的岁月作新闻报道式的补充。”在《天岳关祭》的后记中,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徐臻创作这本书的动机,还是他为咸宁写书的动机。他通过书,将自己曾在咸宁22年的生活、感悟记录下来,就是对“过去岁月”的祭奠。

  徐臻说,退休之后,他有个梦想,就是为咸宁六县市区各写一本书。如今,他已经写了四本,出版三本。出版的三本为《红豆杉诔》《天岳关祭》《药姑山颂》,属于“幕阜山系列小说”。

  徐臻介绍,《药姑山颂》是因写《天岳关祭》意犹未尽,今年8月刚刚完成的。《药姑山颂》延续表现了通城人民的革命精神,以纪念“八二0”暴动九十周年。

  徐臻表示,接下来他将写羊楼洞。写羊楼洞是他心中“幕阜山系列小说”里的一部,一个梦。为了写好这本书,他已收集了70多本资料,还因此练就了一身茶道技艺。

  “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咸宁这片山水的感恩、感怀。”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用写书的方式,抒发自己对一个城市的热爱,这种行为值得尊敬,这种行为也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徐臻老先生正在写着,我们静静地期待着……

2017年8月16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