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
对话赤壁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熊新年
让高新区成为发展的“火车头”
记者 江世栋 特约记者 童金健

  7月27日,赤壁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熊新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上半年,高新区始终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原则,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主导产业呈现效益提升、产业集聚、构架初显、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话项目: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记者:2017年上半年高新区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熊新年:1-6月,高新区完成工业产值110.23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61亿元,同比增长8.5%;23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8.13亿元,同比增长3.9%。已签约项目12个,合同投资资金168.6亿元;在建项目36个,投资额12.5亿元;投产项目8个,投资4.68亿元。

  记者:高新区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怎样?

  熊新年: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第一引擎,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工作,以项目化的思维来谋划工作、以项目化的方法来落实工作。

  目前,高新区开工在建项目36个,其中续建项目19个,新开工项目17个。已有宇声环保、华舟一期、维达力一期等9个项目正式投产;合力耐磨项目准备投产;聚星能源、富新家居、泉欣科技3个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投产;其他项目正在按投产计划加快建设。

  话转型: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记者:今年以来高新区在企业转型升级上下了很大功夫,请介绍主要做法和成效?

  熊新年: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内涵式发展,使高新区成为带动全市新一轮大发展的“火车头”。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重点突出“大、高、新”项目引进建设,鼓励扶持长城炭素、人福康华等一批传统企业技改扩能上规模,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推动机械制造与华舟重工深度合作,如长城碳素二期、人福食用胶等项目建设就是样板。

  探索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与清华大学纳米中心旗下微纳星源公司签约共建国家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突破。积极配合科技部门和科技中介机构,深入4个园区科技型企业走访坐谈、咨询服务,扎实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达到23家。

  话产业: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记者:目前,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如何?

  熊新年: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如香港华润集团、香港维达力赤壁有限公司、中铝集团、华舟重工、华新水泥等竞相落户,目前有工业企业155家,初步形成了应急安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循环利用、新型制造、众创空间六大高新技术产业板块,构建起“一区四园”新格局。

  依托园区现有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三大百亿产业。一是围绕循环产业园与华润电力循环利用为平台,依托华润电力、长城碳素、永锭纺织、威乐士卫生用品、赛因化工等企业打造电力循环利用百亿产业。二是围绕应急产业联盟与华舟应急装备为平台,依托华舟应急装备、威警消防、蒲圻起重、蒲圻特种等企业打造应急百亿产业。三是围绕维达力为龙头,依托巨龙科教、霍尔新风科技、恒联科技、恒茂科技等企业打造电子信息百亿产业。

2017年8月7日 星期

第05版:推进“三抓一优” 加快绿色崛起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