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发,是我自首的。这在省部级以上干部的案例中,并不多见吧。我不断被人举报,风声传得越来越大。有人说,中纪委已经掌握了我大量违纪违法事实,就等着中纪委常委会研究,一旦线索确凿,常委会通过后,就会对我采取措施。人在这种信息的包围中,是很难受的。”
在口述体反腐纪实文学《追问》一书中,昔日在中国政坛显赫一时的正部级领导这样自述其落马前的心路历程。
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追问》,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
A 633个案例中遴选8个深度记述
《追问》一书的作者丁捷着有长篇小说《依偎》《亢奋》等十多部着作。丁捷还有一个身份——某省属文化单位的纪委书记。
作者在书中介绍,“从中纪委和省纪委提供的633个案例中,我遴选出28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13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心路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材料。最后,又从中选择8个典型,进行深度记述。”
前言中所述“正部级领导”就是8个典型之一。在书中,正部级领导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学习、修养,以及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中国金融高官的过程。
“46岁的我已经掌管一家中字头金融集团,位居正部级已经5年多。人们根据我的年龄、位置、实力、资历,无不判断,不久的将来,我必定会进入国务院,未来的中国,需要我这种专业的高层领导。”
然而,这个正部级领导为了企业家妻子、影视明星情人,动用了公权力,违规操作中国境外资金数十亿,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造成巨大损失,他本人也因收受贿赂、渎职等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在书中,影视明星情人名叫“安娜”。安娜出生在书香门第,“10多岁时过早进入演艺圈,成了童星,开始了浮华的青春生活。”正部级领导详细叙述了他跟安娜相识的这段往事。
另一个个案是赵姓原副市长。丁捷见到他是在农村,隐居在老家山区的一个小镇边,帮助亲戚料理一片鱼塘。这名采访对象,是因作风腐化、犯重婚罪,被判刑两年。在访谈中,他实言以告,“我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判得重一点,当时死的心都有。”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盘托出。在内心挣扎的时候,他曾经失眠,但最终完全放纵了自己,在45岁那年外面有了一个女人。而他最红最火的时候也正是他一步步走入深渊的开始。
B 《追问》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责问”
作者在采访时专门设计了一份“人生问卷”。丁捷说,“人生问卷”实际上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基础题库差不多有30条,主要是围绕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针对不同的人选两个问题来问他。但是我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随机提出新的问题。这本书就是描述官员的成长和奋斗史,追寻他们心灵世界一些隐秘的缺陷,刻画他们的蜕变轨迹。
“我觉得任何人,从满身光环的成功人士,一个权力的掌控者,一夜之间变成阶下囚,有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我想反映的就是这个过程,他的脱轨是从哪儿开始的,脱轨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一条轨迹?为什么他们的轨迹跟其他人不一样了。所以书名《追问》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责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进行成这种样子?”
让作者印象特别深刻的回答,是书里写到的一名文化厅长。丁捷介绍,他的问题可以定义为“被动腐败”,就是不使用自己的公权力,但也不过问不履行自己的监管责任,致使手下人发生很多问题,他不作为,就是一种变相腐败。这名文化官员纵容手下收假字画造假,扰乱市场,到最后受到降级处分。但实际上,他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接受这种处罚,也不承认自己有责任,他把不作为,看成一种理所当然。
“他的态度令我非常震惊,归根结底,就是有一部分官员认为自己只要不做坏事就是好官。实际上你占据一个位置,你没有履行相应的职责,就是失职。因为你造成的影响或许和有些坏官的危害是一样的。”丁捷说。
C “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
二月河评价《追问》“是当下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文学,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是一部融入其中、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更是一部运用文学力量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
书里提及的很多官员,他们的前半程是差不多的,后半程才发生重大转折。丁捷说,我们要承认人性里面的薄弱环节。
比如有个落马官员,他讲到他的心理变化是他干得最好的时候,他当县委书记时,提拔市级领导,从市所属县里面选3个人,他是其中一个,他认为他干的最好,但是其他两个人一个进了市委常委,一个当了副市长,他被派到人大去当副主任。
他觉得对他不公平,吃亏了,然后需要得到补偿,所以在经济上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后来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地动摇了,实际上就是他的人生观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了,“我觉得绝大部分人从一个普通人到领导干部,他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所以大部分人的道路都是正常的、向上的、积极的。”
丁捷说,“基层反腐的意义非常深远,是一个民心工程”。因为你不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你要改变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看法是很难的,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对你的信任度。我们很多制度、纪律是没有问题的,关键的难点在于执行力。
“写我的问题同僚,这个过程很痛苦”
问:写作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丁捷:就是表达这一部分官员的思维逻辑,你必须设身处地,站到他的内心去,去复制,复原他的语系、语态、语味。
作为写作者,你要进入这种状态,但这种角色错位,让人很痛苦。这些问题官员,他们的逻辑有时候很混乱,价值观不同于正常,很奇怪,很荒谬。但是你还得沿着这个逻辑写下去,才能表现他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个体制之内的人,去写我的这些问题同僚,研究他们的内心世界,对我来说确实是一场折磨,这个过程很痛苦。
问:现在比较知名的一些反腐文学作家,以二月河为代表的偏重“以史写实”,以周梅森为代表的更多“以虚写实”。像《追问》这样的纪实文学基本就是“以实写实”了,你怎么看?
丁捷:纪实文学区别于新闻报道,但它还是以文学的手段来呈现真实。就是说这个故事起因是真实的,但不等于从情节到人物,完全对应现实里面的某一个人,他还是经过一些文学处理与加工。
这本书里所有的事都是真实的,但是没有一个能在现实中找到唯一的对应性。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