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6月2日电 杂草稻是田间的“山寨版”水稻,直接导致稻田减产,品质下降。浙江大学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及分析,揭示了杂草稻的遗传机制,为杂草稻防治奠定理论基础。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杂草稻出现在田间,与正常的栽培水稻争阳光、水和养分,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与品质。杂草稻米粒口感坚硬粗糙,如果农民在收割时混入了杂草稻,大米就卖不出好价钱。”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教授樊龙江说。
在田间,杂草稻是一枚“潜伏者”。从苗期开始,杂草稻就与栽培水稻一同拔节长叶,外形上极难区分,成熟后很快就落粒,种子“潜”入土中。杂草稻还能休眠——如果一块地改种玉米,种子就在土壤中休眠,隔两年后灌水种了水稻,杂草稻又会“复活”。
研究人员介绍,杂草稻已成为全球稻田的疾患,在东南亚、南美洲等稻区大面积分布,我国江苏、广东、辽宁和宁夏等地也有一定面积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