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星期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陈希子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初读《平凡的世界》,我懵懂无知,“公社学堂”、“老土粗布学生装”、“半天学习半天劳动”这些有时代烙印的字眼实在太陌生,只觉得作者语言朴实,故事鲜活,便囫囵吞枣一口气读完。待长大重新阅读,书页早已泛黄,却感觉字字珠玑,如暮鼓晨钟敲击心灵。

  主人公孙少平出生农村,家境艰苦。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让他有了敏感的自尊心,但也是通过这阶段的教育,塑造了孙少平自强不息、善良豁达的品行。虽然高考落榜,但他没有气馁,积极找工作独立谋生;面对包工头污辱打工女孩的丑恶现象,他敢仗义相救;遭遇矿难毁容,挚爱的恋人又意外逝世,对孙少平是沉重的打击,但他并不萎靡沉沦,“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如果路遥描述的仅仅是黄土高原,仅仅是父辈的那个时代,《平凡的世界》不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社会轰动和文学效应。孙少平是平凡的人,他经历的挫折和磨难是芸芸众生都可能会遭遇的。正是作品传达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和温暖的人文情怀,突破了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才使千万读者获得了共鸣。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出版,距今整整30年。斗转星移,社会每一天都在发生巨变。但一代代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依旧将《平凡的世界》列为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当青年一代面临成长的困惑与无奈,该如何面对?或许我们能从伟大的文学作品中去寻找答案。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当你读过太多矫揉造作毫无意义的心灵鸡汤,再来重新翻阅这部长篇现实主义文学着作,会真切感受到文字震撼人心的力量。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