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通山县黄沙铺镇西庄村村民孟庆勋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后,孟庆勋简单扒了几口早饭,便徒步向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去。
“今天要忙的事情还比较多,投喂饲料、给羊圈打扫卫生,这些都得一天做完。”孟庆勋边走边说。
来到合作社,顾不上喝口热水,孟庆勋赶忙换上工作服,挽起袖口,开始装填草料。不多时,桶已盛满,他直起身、提上桶,走进羊舍。
64岁的孟庆勋是该村5组精准识别的贫困户,老伴双目失明多年。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一家六口人缺乏致富技术,生活举步维艰。
“好在现在村里搞起了黑山羊养殖这个产业,如今,在基地帮忙做事,每月可以领到一千多元工资,年底还可以根据效益参与分红。”孟庆勋说。
像孟庆勋这样的贫困户,在村里还有不少。西庄村人口287户,其中76户是贫困户,耕地面积1240亩,拥有荒山、荒地8000余亩,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村。
因何致贫?村支书孟凡斌解释,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缺少主打产业、基础设施较差,是制约西庄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该村自去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逐步将致富途径转向山里,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借助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该村已养殖黑山羊400只、种植黑花生40亩、造林200亩,可为全村54户贫困户年创收5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