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发病后,家属的心态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他对病人所采取的行动,最终影响疾病的转归。若家属心态不当,作出错误决定,常常会贻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有些甚至造成预后不佳。常见家属不正确的心态主要有:
1、遮掩心理 精神病人家属不愿意周围的人知道家里有这样的病人可以理解,但要正确对待。尤其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属,担心患者日后戴上“精神病”的帽子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所以常偷偷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在邻居、同事和朋友面前谎称患者是走亲戚、外出等。持这种心态的家属,往往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即将病人接回家,回家后对患者的角色难以认同,仍按以往生活习惯对待患者,结果病人很难很好地配合治疗,常导致病情反复。
2、治愈心切 不少家属都要求在短时间内治愈精神疾病,但精神病的发生、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当处在急性发作期时,即使及时接受治疗,控制病情仍需要一段时间。此外,考虑到患者对药物的承受性、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起效时间等因素,用药的原则通常都是从中低剂量到高剂量逐渐增加。因此,有的患者病情控制较慢或治疗早期病情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有的家属对此不理解,求愈心切,对医生多加指责,对治疗进行干预,或者中断治疗,这样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3、自责心理 有些家属感觉自己没能很好地照顾患者,致使其患上精神病。这类家属很容易对患者产生百依百顺的心理而过分迁就患者,认为医院生活艰苦,或误为药吃了有副作用等而将患者接回家。这样做对患者有百害而无一利。
4、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的家属确实想患者接受正规治疗,但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迫不得已而终止治疗。对这类家属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病治好了钱可以挣回来;若半途而废,患者将永远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成为社会及家庭的永久负担。 (王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