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 星期
党旗,在大堤上飘扬
——记赤壁市防汛一线的临时党支部
记者 黄柱 特约记者 童金健 通讯员 贺祖清 吴忠廉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旗在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面对汛情考验,赤壁市各防汛大堤把临时党支部建在哨所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防汛中的带头人

  “每次巡堤查险,看着胸前佩戴的党徽,让我更加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的重要职责与神圣使命。”25日,皮肤晒得黝黑的赤壁市柳山大堤柳山哨所临时党支部书记刘电波说,虽然梅雨季节已过,降雨已停止,但防汛的弦不能松。

  柳山大堤,关系着柳山、赤壁、车埠3个乡镇近10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赤壁教育局工会主席刘电波带领教育战线的20多名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防汛一线,守卫着大堤安全。

  11日上午10时,柳山大堤黄花场发现一处管涌。接到电话,正在巡堤查险的刘电波火速赶往现场,仔细勘查险情。在水利专家提出整险方案后,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临时党支部成员扛石袋、搬土包,浑身是泥也全然不顾。

  为随时监测险情变化,确保万无一失,刘电波每天都要来险情现场巡察,白天烈日暴晒,夜晚蚊虫叮咬,可他丝毫不懈怠。

  巡堤、查险情、上报,巡堤巡多长、几人一组、怎么换班、上报给谁……刘电波每天早上都会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把巡堤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滴水不漏。

  舍小家顾大家

  头顶烈日、戴着草帽、沿堤排查……25日,黄龙大堤劈精哨所临时党支部书记费亮,依然在忙碌地巡堤查险。费亮是赤马港办事处党委副书记,这名80后在洪水面前,生动地阐释了“党员”的含义。

  8日下午3时,黄龙大堤劈精垸内出现一处管涌,直径15公分,情况十分紧急。

  一支30多人的抢险突击队迅速赶到,人群中,一个光着膀子、冲在最前面的年轻人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只见他肩扛沙袋,猛吼一声:“我先下。”他就是费亮。

  在专注运沙袋的过程中,费亮接到一个电话,没说多久,他叮嘱了一句:“你带孩子去医院看一下。”

  原来,两天前,费亮的妻子就打来电话,说家里被水淹了半米多深,水、电都断了,9岁的女儿拼命哭着,要爸爸回去。

  当天,妻子又打来电话,说儿子脚上被洪水浸泡后布满红疙瘩,要送去医院。

  作为父亲,费亮当然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他说:“关键时候,作为支部书记,必须要有铁的纪律。”

  面对居高不下的长江水位,费亮已长达20多天没有回过一次受灾的家里,没有好好休息过一次。

  后勤岗位展风采

  “开饭了!开饭了!”“真香啊,有卤毛豆、卤鸡脚、卤鸡腿,这伙食没得说,多亏了后勤组的‘娘子军们’!”……25日,在赤壁市黄龙大堤黄龙垸哨所里,20多名防汛队员吃上了可口的饭菜。

  这些饭菜,出自赤壁市中医院女党员组成的后勤保障服务队。该医院女党员主动请缨,自发组成防汛后勤保障服务队,每3人一组,轮流到黄龙垸等防汛地点下厨,为防汛突击队员改善伙食。

  在这支后勤保障服务队中,38岁的郑祝萍已经是一名老党员。入汛以来,看着院里的男同志们都到黄龙大堤上巡堤查险去了,作为一名女党员,郑祝萍心想:一定要为防汛做点什么。

  其实,这次洪灾,郑祝萍家的房屋都被淹了,家里一片狼藉,但她还是主动去了防汛前线。不仅如此,她还将做过厨师的72岁老父亲张新民带到指挥所做饭。

  记者了解到,在这支后勤保障服务队中,有些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的,有些是利用下夜班休息时间上堤垸的,有些是自家遭受了洪涝灾害的,还有些是带病坚持上岗的……她们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这项特殊而又神圣的使命。

2016年7月29日 星期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