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 星期
一样的春节 不一样的年味

  春节期间,香城处处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记者走访发现,人们的过年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众筹办春晚、出游过新年、厨房拼厨艺、聚会话梦想……喜庆、时尚、健康的过年方式越来越多。难怪有人感叹:“一样的春节,过出不一样的年味。”

  办了6年的众筹“村晚”

  记者 赵晓丽

  2月7日晚,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三组的小广场内,热闹非凡。全村老少齐聚一堂,唱歌、跳舞……自发上演一场“村晚”。

  当天,该组村民在入夜后点起篝火,摆出桌椅,拿出瓜果。大家围坐相叙,谈笑风生。村民们还搬出自家的音响,放着音乐,让大家能够载歌载舞。一些人还特意用手机、相机,记录村晚场景。

  当晚七时许,整齐划一的广场舞拉开村晚序幕。十来个身着漂亮服饰的中年大妈,伴随音乐,舞动身体,浑身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广场舞跳罢,音乐一转,节奏感强劲的街舞音乐响起。4个年轻人齐上阵,头转、倒立、弹跳、扭动……五花八门、创意十足的街舞动作让乡亲们大开眼界,掀起村晚的高潮。

  村民丁旺宝抱着两岁多的小孙子,笑得合不拢嘴。正沉浸在唱歌中的是她的儿子。她儿子在苏州打工,难得回家一趟。听说村里又要办“村晚”,想献歌一首,以表达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为此,还特意花了一天时间练习歌曲。

  “这里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导演,唱歌跳舞的也都是邻居,但我们想跳就跳,想唱就唱,跑调也要跑出个乐呵来!”在旁边一边围观唱歌,一边与人聊天的古稀老人刘爹爹乐呵呵地说道。他还打算上场唱一曲《东方红》。

  “村晚”组织者之一刘全文说,除了当天的篝火晚会,大年初一初二,还组织愿意参加的年轻人捡起以前的风俗——舞龙灯。“大家一起图个热闹。”

  刘全文还说起筹办村晚的缘由:从年头到年尾,大家在外各忙各的,感情都生疏了,村晚是为拉近大家的感情。村民们自愿出钱,集资购买柴火、烟花、零食等,共筹资5000余元。这种群体性的互动活动,正成为该村群众交流感情的新平台。

  据了解,这已是该村组第六年举办“村晚”了。 村民们在自己的舞台上跳出了饱满的精神、舞出了前行的信心、唱出了内心的喜悦。在欢笑声中,一个生活和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的乡村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各显神通的除夕年饭

  记者 李娉

  “今年过年该我做东主厨,备些什么菜好呢?”还在小年之前时,温泉市民李先生就开始琢磨菜谱。

  老家在通城的李先生有五兄弟,早几年,父母还做得动的时候,四个哥嫂和爸妈,五家轮流做年饭,李先生小家三口只是回通城做客而已。这次过年之前,李先生主动请缨,要求一展厨艺,大家自然报以“热烈掌声”。

  不过说归说,一向对李先生关爱有加的哥嫂们,哪儿忍心让他一个人操持将近30人的饭菜。这不,除夕当天,一大早,哥嫂每家各派一个代表来帮忙了,先报菜谱:

  “我的拿手菜是香煎桂鱼。”

  “我来一个醋溜肥肠。”

  “我负责炖腊猪脚粉条汤和土鸡汤。”

  ……

  不一会儿,菜谱排位妥帖,大家各自忙开,但见厨房里外:洗刷备菜声,聊天询问声,声声入耳;牛羊肉香,大蒜等各色佐料香,丝丝入鼻。在家主厨的哥嫂们,全然没有平时做饭的劳累感,一个个仿佛都在展示手艺,有的哼着小曲,有的还拿着铁锅表演“颠”功。

  厨房里里外外真是热闹啊,大家似乎在重温儿时过家家的乐趣。当然,大家交流最多的,还是厨艺心得:

  牛肉要切成4公分长的块,不光搭配土豆,还要加些胡萝卜,比例合适口感才软糯咸香;炖汤要有耐心,看时间调整大小火,这样汤汁儿才浓淡适宜;洗螃蟹要先洒点儿白酒,让螃蟹晕乎乎的,不然会被夹手;煎鱼要先略放些盐,才不会粘锅;等等。

  还在读大学的李先生女儿,拿着手机不断拍现场小视频,还配上画外音——“如今的家宴,不仅讲究营养搭配,还讲究群策群力。而此时此刻,我家的厨房,成为家人怡然自乐的大舞台……”

  坚持10年的同学聚会

  记者 马丽

  今年大年初二,嘉鱼市民杨毅和老婆孩子到老丈人家拜年。第二天一早又赶回老家荆门,参加同学聚会。老婆说:“你们每年都聚,今年不去不行吗?”杨毅说:“就算是在北京,也要赶过去聚。”

  据网络调查,同学聚会因攀比变味,很多人都不愿参加。作为一个年薪只有五六万的普通工薪阶层,杨毅为何如此看中这场同学聚会呢?

  14日,32岁的杨毅说:“这场聚会只有七人参加,都是初中时的铁哥们。聚会定在每年大年初四,坚持了近十年。”

  每年大年初三晚上,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会赶到指定地点,按照提前做好的行程,吃饭、旅游、调侃……“一起追忆青春,找回初心,重点梦想。”杨毅说,更重要的是在聊天中将来年的计划、未来的梦想捋清捋顺。

  同学杨霖办服装厂,他将自己的发展瓶颈和未来计划说出来,让兄弟们提建议。同学赵康油嘴滑舌,爱调侃每一个人,但一谈到未来的发展,就严肃起来了。同学赵进希望今年在上海买房结婚……

  “我们是彼此的参谋和倾听者。”杨毅说,和这些同学相比,他的年薪是最低的,但他从不觉得丢人,还因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而高兴。

  说起聚会的缘由,还有一段故事。2007年,杨毅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嘉鱼参加工作。当年过年前,他与同学张霖聊天时说,“好久不见,希望春节能聚聚。”读初中时,和他们一起玩耍的还有五个,张霖建议都召集起来。

  在别人看来,他们是很难有共同话题的。不仅因为多年不见,还因学历、身份都有太大差距。七人中,有两人初中辍学,三人本科毕业,两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与之相反的是,初中辍学的两位同学年薪都达三百万,而杨毅和另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年薪不到十万。

  “我们为彼此的成绩高兴,为未来的发展提建议。当年,我们就约定每年都聚会一次。”杨毅说,这个聚会就是一次总结性的聚会。

  现在,这个聚会越来越规范,有会费、会报、会规……每年举办一次旅行和一次聚会。“这样的聚会很有意义,同学的感情也更深更浓厚。”杨毅说。

  越来越多的出游过年

  记者 朱亚平

  自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80后”周涛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晒春节湖南之行的美图,分享自己和家人“走”出家门体验的别样新年。

  周涛说,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父母都有意愿想去毛泽东的故乡看看,今年过年有车有时间,就想了了父母的心愿。

  守岁、拜年、走亲访友,是中国传统春节的民间习俗,沿袭已久。打破传统并非简单的叛逆,而是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周涛看来,举家出游也是一种温馨的过节方式。他说:“春节最重要的是享受亲情和团聚,不应拘泥于传统过节繁琐的礼节。”

  在湖南韶山的毛泽东铜像广场前,周涛一家人瞻仰毛泽东铜像、虔诚地鞠躬、敬献花篮。同时,通过微信视频,跟亲朋好友拜贺新年。

  “给毛主席拜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敬意与祝福,希望在韶山这片红色圣地感知革命先烈的澎湃激情,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周涛说。

  在韶山村,几乎每家都张贴不止一幅毛泽东的画像和照片,连通往外界的道路路灯,都做成了“闪闪红星”的造型。参观完毛泽东故居后,周涛一行人来到毛家饭店内吃年夜饭。周涛的父亲周宁则表示,边游历边过春节,这种方式很好。“今年春节过得很有意义。”

  举家“换城”感受异地年味,已成为当下许多咸宁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春节首选。

  大年初一,家住温泉的李美一家六口人自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年味。

  李美的想法很简单,现在生活压力大,带着父母和孩子们边旅行边过年,既能体验不同的过年习俗,也可以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增长见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可以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去感受不同的民俗文化,让春节过得更加丰富、充实。”

2016年2月15日 星期

第04版:香城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