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 星期
拜年,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每逢春节,通过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祝来年大吉大利。今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多了一些“亲戚”要去拜年——
穷在深山有远亲
文/ 向东宁 饶红斌 朱哲 张敏 黄柱 程慧 王凡 徐世聪 图/大乐

  “老大爷,我们一家给您拜年来了! ”?正月初四上午,春风和煦,市委农办副主任廖森来到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亲切地握着贫困户梁宝云父亲的手嘘寒问暖。

  从春节前的走访慰问,到春节期间的上门拜年,驻村扶贫工作队与结对帮扶的“穷亲戚”们越走越亲了。

  结穷亲,许下一份承诺

  2月4日,在市精准扶贫工作QQ群里,驻村工作队队员施锐表示,他决定正月初一去结对的“穷亲戚”家拜年。“老程自己残疾,妻子患病,两个小孩读书,家里确实困难,春节不去看下,心里放不下。 ”

  这个想法引起大家的共鸣。

  2015年,全市精准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对贫困户走访登记、与他们共商致富计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许下了庄严的承诺。

  正月初四上午,远远地看见梁宝云的父亲在新下的屋基上忙碌,廖森高声祝福:这是新年大发的气象啊!并关切地询问, “新房的钱到账了吗?打地基花了多少钱……”

  “到账了,到账了,5万块钱都到了账。”梁宝云笑着回应。

  穷在深山有远亲。

  梁宝云今年39岁,父亲弱视,妻子长期患病,两个女儿还在读小学,一家人住在不到20平米的平房中。他们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两年前倒塌的房屋老基上建新房。

  自从市委农办精准扶贫工作队入驻以来,廖森在厦铺镇西湖村与梁宝云结对帮扶。廖森联系通山县农办、厦铺镇,一起为梁宝云家办了3件事——易地搬迁建房、教育助学扶贫、医疗困难救助,这才有了梁家新年新气象。

  咸安区大幕乡泉山口村12组村民钱丽娟与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祖才一家人已经十分熟悉了。

  正月初五,两家人一见面,钱丽娟的儿子就一头扑进了周祖才爱人罗梅的怀里。

  原来,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周祖才走进了钱丽娟家的土坯房,看到屋内老旧斑驳、四面透风的墙壁,心里沉甸甸的。周祖才当即决定认领这门“穷亲戚”,表示要负责解决这家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让他们富起来。此后,周祖才和爱人有事没事就来探望钱丽娟一家,并支持钱丽娟家建起了鸡舍,养了50多只鸡。

  2015年,为帮助泉山口村101户贫困户脱贫,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共投入50万扶贫资金、流转贫困户1000亩土地种植油茶。

  正月初四,湖北科技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张劲松带着爱人和儿子,驱车100余公里,来到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

  “贫困户要是连年都过不好,我哪还有脸进村啊?”张劲松计划用一天时间,前往残疾、孤寡等贫困户逐一走访,共同谋划今后精准脱贫路线。

  村支书陈明清说,自市扶贫工作组入驻以来,先后组织村干部赴通山县大路乡、阳新县白沙镇学习,并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湖北科技学院教授问诊把脉,明晰了工作思路,乡亲们都对工作队寄予厚望。

  走亲戚,共绘一张蓝图

  围坐温暖的火塘,驻村工作队员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描绘着小康蓝图。

  正月初五,市水务局副局长、驻咸安区汀泗桥镇洪口村扶贫工作队长石教骏刚刚和智障的周德贤家人拉了几句家常,村支书段建平就拎着一节竹筒走了进来。

  原来,同村一户村民尝试利用满山的楠竹“种植”竹筒酒,一筒酒最高卖到300多元,让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我们要请专家对竹筒酒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品质,争取形成新的产业。”石教骏和村干部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开春就去外地相关企业取经,争取将满山的楠竹资源用好,带动全村发展酿酒,为村民增收。

  张劲松逐户拜年,不忘宣传他 “红+绿”旅游开发的产业扶贫计划。他的梦想是,带动旅游经济与庭院经济同步发展,以村企合作为主要方式,以畈上河堤治理和道路修建为重点,打造“南鄂第一村”。?

  目前,畈上村成立了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开发100亩杨桃,流转经营村水电站壮大村级经济,让村民变身股民,共享村子发展红利。对于畈上村的未来,张劲松道出了一个朴素的愿望:游子归乡,人和村美,心有所寄。

  正月初五,通山县商务局局长祝华奕给自己的“穷亲戚”——洪港镇杨林村贫困户王能流带去一份新年“礼包”。

  去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王能流加入了村里的养殖合作社,领养了7头牛和16只羊,今年还准备养20头猪。但王能流一直担心,养猪的人多了,卖不起价。

  “老哥不用担心,我们都跟你想好出路了。”祝华奕掏出一本电商扶贫计划书,告诉王能流,可以让其儿媳妇参加开网店培训,把自家养殖的牲畜产品放在网上叫卖,主打纯天然食品招牌,保准能卖个好价钱。

  祝华奕介绍,今年县政府准备筹集400万转向电商扶贫资金,在全县培训1000户精准扶贫户,帮助他们买电脑、拉网线,手把手教他们开网店,实现电商脱贫。

  拜大年,增进一份理解

  蜿蜒的通村柏油路、颠簸的进山泥土路、“穷亲戚”艰苦的生活状态,让随同队员而来的亲友们见识了扶贫的艰巨性,更多了一份对亲人驻村的理解与支持。

  市财政局驻嘉鱼县渡普镇蒲圻湖村工作队员程梅带着一大家人,来看望“穷亲戚”了。

  程梅介绍,帮扶对象王树和老两口抚养一个6岁的小孙子,生活十分困难,程梅的爱人、姐姐、姐夫都想和她一起认认这门亲。从杭州回家过年的侄女一定要带着孩子来看看,并抢着把轿车后备箱里的礼物装得满满的。

  正月初三,他们送去精心挑选的书包、文具、书籍,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很快熟悉起来,在房前屋后嬉戏起来,平日里冷清的家一下子热闹起来。王树和老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暖暖的亲情,打破了城市与农村的界限,融化了队员与家人的情感。

  在洪口村,石教骏的女儿石一迅为“亲戚”家读重点高中的孩子准备了厚厚的一套四大名着,拉着手叮嘱他多阅读。

  在畈上村,张劲松的妻子拿出新买的毛衣,为“亲戚”陈俊文的孙女穿上;他的儿子张博文,将自己的压岁钱拿出与陈俊文孙女分享,并与其互动交流,勉励其努力学习向上。

  咸宁人保公司驻通城县关刀镇棋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傅建豪特意邀请儿子傅渝陪同走“亲戚”。几个月来,傅建豪脱产驻村扶贫,每个月20天不能陪伴家人。

  听到棋盘村的“亲戚”熊旺宝一家最近的变化,傅渝理解了父亲。原来,傅建豪带领的工作队驻村后,为熊旺宝规划了山羊养殖的产业致富道路。年前,仅靠出售山羊,熊旺宝就净挣2万余元。

  “我支持爸爸!尤其今天来到这里,看到了贫困户生活的不易与艰辛,更是深有体会。”26岁的傅渝说,爸爸的付出是为了让更多人摘掉贫困的“标签”。

2016年2月15日 星期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