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
民生改善新进步
记者 陈新 王远远 通讯员 潘勇 冯国瑞 张曙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经济。

  从“两个最大”出发,“十二五”期间,我市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并牢牢镌刻在绿色崛起的旗帜上。

  放眼望去,在旗帜的中央,“教育均衡、政策兜底、应保尽保、文化惠民”犹如四颗闪烁的星星,光芒四射,照耀城乡,持续释放“两个最大”的溢出效应——

  五年来,城乡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加,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对政府满意度明显增强。

  五年间,香城泉都留下一串串迈向“人人向往之地、幸福美好之城”的清晰脚印。

  城里的孩子就近入学,山里的娃娃分享现代教育成果……百亿投入,谱写教育公平新篇

  “美丽的校园、博学的老师、友爱的同学,我爱我的学校、我心灵的家园!”12日,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六年级学生小洁在日记中写下这段话。

  一年前,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招生,缓解了新城区孩子们就近入学难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区面积扩张呈现加速度,就近入学的矛盾日益凸显。

  直面矛盾,市委市政府作出庄严承诺:让城区每个孩子就近入学。

  为此,市政府斥资1.8亿元新建了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先后落实项目资金3500万元,对温泉中学、实验小学进行改扩建;咸安区投入2950万元,完成永安西河小学、温泉红旗路中学、浮山杨下小学等学校的改扩建……

  与此同时,加紧推进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和信息化建设,让农村孩子共享教育现代化发展成果。

  粉刷一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标准的篮球场,这是咸安区双溪桥镇中心小学的新校园。去年,咸安投入50万元,对该校实施“全面改薄”,1200余名农村孩子有了成长的乐园。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崇阳。肖岭乡肖岭小学是该县第一批“改薄工程”对象,专项资金到位快、监督督办力量强,工程很快交付使用,连续3年生源流失的村小学,今年首次出现学生回流。

  与“改薄工程”同步推进的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山县黄沙铺镇开展“专递课堂”试点,“联校网教”获得省教育制度创新奖;崇阳县铜钟乡开展“同步课堂”试点,这里的孩子可以和市实验小学学生同步上课……据统计,全市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学校数515所,配备“班班通”设备4308套。

  “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达122.2亿元,基本完成全市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建成219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学校,462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整体提升,六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整体通过了省级督导评估验收,其中赤壁、嘉鱼、崇阳、咸安通过了教育部检查认定,咸安区入选“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

  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治疗……政策兜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两个救助政策,重新燃起崇阳县港口村村民舒多亚过日子的希望。

  这两个政策是:因病致贫对象患重特大疾病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且取消起付线。

  两年前,舒多亚不幸全身瘫痪,已花了医疗费10余万元,不仅积蓄被掏空,而且因此借了外债,更紧迫的是后期治疗负担越来越重。 (下转第二版)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