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全市首家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在温泉办事处金叶社区开班;近日,咸安南大街社区、赤壁桃花坪社区、崇阳七星社区的科普大学教学点也相继开班。
12日,市科协普及部部长陈人兢说,今年,我市是全省社区科普大学建设试点单位。从去年底起,市科协就投入大量精力,组建教师库,编写社区科普大学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力求为社区居民们推出丰盛的科普盛宴。
组建教师库,编写科普读本
9日上午,咸安南大街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秋季班举行开班仪式。上课之前,工作人员给学员们发送《社区科普大学系列教材——基本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读本》,近50名学员每人都免费拥有一套。
记者发现,每套读本共6本,读本内容因中老年人、青少年、新居民三类人群的不同需求而不同。如社区中老年篇的内容包括常见老年疾病预防、老年人面临的三大心里矛盾、老年保健等,青少年篇和新居民篇的内容则分别包括生命奥秘、成长发育、膳食营养等和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和保护劳动权益等。
“这套读物是经过大半年的资料查阅、整理、审核而编撰成的。”当日,陈人兢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科普大学建设试点单位后,由市科协牵头,积极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1月13日,我市社区科普大学总校依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6个县市区分校和教学点的建设工作同步启动。实现了市级建总校、县(市、区)建分校、街道或社区建立教学点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
总校成立后,最关键的是组建教师库,编写科普读本,研究授课专题。市科协联合市职业技术学院,向院校、市中心医院、消防支队、全市各学会和协会等单位招募、引进老师。很快,教师库组建成了,共58人。
“编撰和编审组成员年龄层次丰富,涵盖了多个专业,这样的组合对课题研究更有帮助。现在他们制定的专题涉及32个方面。” 陈人兢说。
据介绍,今年6月,社区科普大学系列教材第一版编撰工作完成,7月份教材印刷工作完成,并在全省范围得到推广和采用,为全省社区科普大学总校试点提供了保障。
九个试点社区,十月底全部开班
市科协通过前期在各县市区和社区调研,确定了9个社区为今年全市试点教学点,并制订下发了《湖北省咸宁社区科普大学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个教学点一种教学方法。这与科普读本编写的思路是一样的,根据不同的人群,设置不同的课程。” 陈人兢介绍,各教学点要把离退休老年居民、城镇新居民、进城务工人员、社区待业人员以及青少年作为社区科普大学的重点对象,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卫生健康、科学生活、文化艺术、节能环保、安全避险等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可根据学员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辅助开辟“第二课堂”科普实践活动。
金叶社区教学点学员是以中老年为主,所以安排了8个课时的健康养生专题,下周将进入以中老年为主的法律维权专题,而南大街社区学员里年轻人占多数,因此,课程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学方式也不会像在学校时一样,把《读本》当成课本来讲解。《读本》可以当作学员们的课外读物,学员们对读本中哪方面感兴趣,想要详细了解,教学点可以再邀请相关老师进行详解。
据了解,教学点将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开展科普知识教育,为居民们普及科学奉上一份“精神文化大餐”。
目前,全市已有4个教学点开班,10月底,余下5个教学点将全部开班。
五年内,全市30%社区成立教学点
五年内,全市30%到50%社区成立教学点,这是我市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建设的阶段目标。
目前,我市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工作的开展属于摸索阶段,需要积累经验,也有存在的困难。要在社区建立教学点,主要需要解决教室、人员、资金的问题。在今年试点的社区中,教室和学员都达到了建设标准的要求。对于缺乏教师和资金的问题,市科协则给予教学点相应扶持,并统一印制了教材和学习笔记本,以保证教学点正常开班和正常运行。
出钱。教学点缺资金,市科协今年在教师授课费上给予经费资助。
出人。教学点若是找不到老师,通过申请,科协会从总校教师库选派教师,到社区授课。
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科协会到各教学点收集反馈意见:教学点工作有哪些具体困难,学员对教学点有哪些需求,教师库的队伍该如何壮大,教学内容该怎样丰富等。
掌握的内容越丰富,积累的经验就越多,办学的措施就越具体。通过有力有效的社会化科普宣传,挤压了邪教、封建迷信的生存空间,助力人的城镇化,最终达到服务社区居民,满足社区居民科普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目标。另外,咸宁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也会逐步完善。
届时,将用积累的经验,在其他社区推广教学点工作。最后,让社区科普大学成为全市社区居民学习科学的平台,并有效利用社区教育“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微课堂”和“社区大讲台”等资源,推动科学知识传播,将科普与社区管理、教育融为一体,创新全民终身学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