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如果把这些古村落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充分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营销开发,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创业,进一步拓宽脱贫致富的门路。”县旅游局长宋朝阳说。
挖掘乡村游,打造一批乡村游名村势在必行。从去年10月开始,一场以“梦里老家、醉美乡愁”为主题的旅游名村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目前,十大旅游风情村湾评选已经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年底前,这些村湾将成为全县乡村游的招牌。”宋朝阳说,此举既可以促进全县旅游从单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又能辐射带动更多老百姓创业致富。
目前,该县在106国道、九环公路、核电路等交通主干线旁,建立了80多个水果园、20多个瓜果蔬菜园、40多处垂钓场、50多家农家乐饭馆,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带动了3万余名群众致富。
线上线下拉动群众致富
“一店双铺卖特产,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做了。”8月1日,在通山县隐水洞景区附近开店的熊登京欣喜地说。熊登京的土特产专营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去年起,在县电商协会的支持下,他在店里摆起电脑、拉通网线,在淘宝上开网店销售。
“有些游客看中了一些土特产,但拿回去又不方便,我就可以按照网上订单发货,一店双铺的模式高效便捷,还扩充了客源,我的月营业额增加了3成。”熊登京说。
“旅游与‘互联网+’联姻,加速了本地大畈麻饼、鸡蛋、茶叶、茶油等山货走出大山的步伐。”县商务局长祝华奕说。
“我们把大畈麻饼搬上淘宝网湖北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使平常较为冷淡的春夏市场一下变热了,我准备扩大生产。”该县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老板章建说.。
该公司计划在富水湖边规划建设20亩集生产、游客体验于一体的标准化厂房,做大做强麻饼产业。“我们厂在高峰时能带动86个村民就业,等新项目上马后,至少能带动200余人脱贫致富。”章建说。
眼下,该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找到了“婆家”,全县50多家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在淘宝、天猫、一号店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开办了网店,建成“阿里旅游·去啊·通山旗舰店”、“畅游通山旅游旗舰店”等10余家线上平台,全县现已培训旅游市场主体5000人次,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网店100余家,初步形成了“电商带动、全民参与”的旅游脱贫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