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
夏季游泳急救常识需熟记

  夏季炎热高温,不少孩子都会选择游泳方式来消暑。除了游泳池外,水塘、水库等野外自然水域也是孩子们嬉戏游乐的首选场所。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主任彭圣威提醒,这些天然“游泳池”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区,特别是中小学生在体力、安全意识、急救常识等方面都不及成年人,更易发生溺水事故。

  勿盲目下水“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即使水性很好,一旦发现有人落水,市民也不能盲目下水救援。溺水时,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在情急之下难免会把施救者当成救命稻草而死命抓住,使施救者无法脱身。”彭圣威主任提醒市民,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缺乏施救技能,看到同伴出现险情,会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挣扎的人往往力道很大,导致出现救不了人反而搭上自己性命的情况发生。

  因此,在靠近溺水者并进行施救时,市民必须掌握正确的施救姿势,即从溺水者的背后靠近,一手从其前胸伸入对侧腋下,将其头紧紧夹在自己的胸前,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向岸边。

  万一被溺水者死死抓住,施救者可以憋气向下沉,这样溺水者就会出于本能向上挣扎松手;如果被从后抱住,施救者可以向外掰开他的手指;如果被锁住颈部,就立即将下颚收紧;如果从前方被抱紧,要先将身子向上伸,然后向下蹲,同时双臂向上用力挣脱。

  上岸后,要迅速解开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及时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背后用力将阻塞物拍出气管。

  要及时抢救溺水者可以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彭圣威主任介绍,干性溺水是指溺水者入水后因惊恐慌乱引起喉痉挛,导致窒息,气管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湿性溺水是溺水者吸入大量水分,气管和肺泡充满水而发生窒息。溺水者因溺水时间持续不等、吸入水分量不同等导致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表现为面色青紫或苍白、昏迷,四肢厥冷,眼球凸出,口鼻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抽搐,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上腹部膨隆等症状。

  “市民一旦自己发生溺水,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此时便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了。”彭圣威主任强调,呼吸时应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会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缓解痉挛,同时呼救寻求帮助。

  溺水最直接的结果是缺氧,缺氧时间的长短和缺氧程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进行现场的早期心肺复苏,也即基本的生命支持,按照气道通畅、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三步骤有序迅速进行。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就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抢救直到120急救人员来为止,不要轻易放弃。

  注意场所卫生“游泳在注意安全的同时,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彭圣威主任建议,市民首先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游泳馆。要注意观察游泳场馆卫生状况,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水的消毒和体检是否严格、墙上是否有告示标识、用肉眼观察水质是否有杂质及漂浮物等等,以免身体受到侵害。

  彭圣威主任同时提醒,市民在游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在下水之前,弯弯腰,压压腿,摆摆手,拉拉韧带,这样可以预防在游泳的过程中发生抽筋的现象。此外,遵守公共游泳场馆的各项规定,不仅事关个人形象,也和个人的卫生安全息息相关。游泳后要注意护肤。目前游泳池的消毒方法一般是选用加氯消毒,氯元素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大,最常见的是氯痤疮,其次是皮肤过敏。因此游泳后的洗浴很重要,一定要用水反复多次地清洁,多使用几遍沐浴露,才能减少氯元素在皮肤表面的残留。另外,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皮肤容易干燥,沐浴后,一定要使用强效保湿的润肤露来保护皮肤。

2015年6月11日 星期

第05版:健康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