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
市区堵车难题如何破解
记者 朱亚平
走在市区大街上,市民们有这样一种感受:城市发展脚步加快,交通设施却跟不上步伐,城区拥堵现象显现,交通乱象频发,市民出行困难,治理城区道路拥堵问题迫在眉睫。

  走在市区大街上,市民们有这样一种感受:城市发展脚步加快,交通设施却跟不上步伐,城区拥堵现象显现,交通乱象频发,市民出行困难,治理城区道路拥堵问题迫在眉睫。

  六大堵点,市民直呼闹心

  2日下午5时30分,又到了下班时间,市民贾国民和众多忙碌了一周的上班族一样,归心似箭地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

  家住岔路口的贾国民介绍,每天这个点,在温泉中百仓储路段,车辆就很难行走。他留意了一下,从瑞融国际广场走到老气象局,只需要10分钟,而在下班点,公交车缓缓行驶,有时竟要花上20分钟,这比走路还要慢。

  市民刘女士也有同感:“路上车多,秩序一乱,整个路口就堵塞了。”每天下午下班,她要赶回家做饭,可丹桂桥附近实在是堵,只得呆在公交上干着急。

  “再等等,我堵在谭惠小区附近了。”在同一时间,私家车主叶先生也堵在了路上。当天,叶先生的大学同学来温泉。久别重逢,他就约上几个老友,一起欢聚下。老友都到了,菜也上桌了,自己却因堵不能准点赴约。

  据市交警部门最新摸底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城区共有丹桂桥、谭惠路、中百仓储、文化广场、一号桥、岔路口6大堵点。学校周边拥堵时间大多为早、中、晚上学、放学时间段;交通要道多为上班族,拥堵时间大多为早、晚上班时间。而在温泉旅游节、国家法定节假日等特殊日子里,由于游客增多,交通拥堵现象则也相应增强。

  汽车增多,交通乱象频发

  记者从市交警部门、车管所了解到,2014年,我市小型车、微型车上牌总量达18331辆,比2013年增加了1985台。我市现有各类机动车达14万辆,这一数据还在以每年15%至20%的增长率提速;目前,温泉城区道路公里数共130余公里,人均拥有道路仅0.65米,这一数据正在逐年缩小。

  这三组数据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咸宁经济发展迅速;忧的是咸宁现有的道路设施已跟不上发展速度,道路将越来越紧张。

  对于堵车,开了8年的士的谢师傅有自己的理解:车多是堵车的原因之一,但堵车的主因是“秩序乱”。“电动车、摩托车随意调头、乱停乱靠。在堵车最严重的温泉中百仓储路段,车辆要进仓储地下停车场,直行车辆不让道,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在他记忆中,最长一次堵了30分钟。

  2日,在花坛附近值勤的交警小刘介绍,城区道路大多很窄,交通状况复杂,堵车现象频出,从另一面反映出城市功能不完善,规划不科学等问题。

  对于日益拥挤的城区道路状况,很多市民表示,咸宁已进入发展黄金期,市区人流、物流、车流量将越来越大,交通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机动车无序驾驶,市民出行文明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直接影响市民平安出行,治理城区道路拥堵问题迫在眉睫。

  立足规划,管建双管齐下

  1月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就城区拥堵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座谈会就缓解城区日益突出的“拥、慢、堵”交通问题进行讨论。丁小强表示,要立足长远,谋划考虑未来5至10年如何完善交通设施,围绕城区进出口、微循环、公交港湾、停车场建设,系统拿出规划方案。

  记者随后在市规划局、交警部门获悉,目前,我市各部门已全面启动“治堵”行动。

  市规划局正在研制咸宁城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将重要落实公交港湾、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问题,拓宽改建部分道路、公共停车场建设等,逐步解决好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市交警二大队大队长金汉才介绍,交警部门对城区交通情况进行了详细摸排,确定了城区6大堵点的位置和时间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治堵”行动,目前“治堵”行动也初见成效。

  “治堵”行动中,交警部门加大对违法停车、猛拐调头、逆向行驶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治力度;完善了机电车、摩托车、三轮车等车辆的日常管理。同时,制定交通宣传方案。“为从基本上治堵,交警部门将在鄂南高中门前路段修建地下人行通道,开通学校后门,分散人流、车流;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书台街、一号桥等路段,对卡车、工程车等重型车进行限行等。”金汉才说。

2015年2月6日 星期

第04版:香城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