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新街镇茅洲垴葡萄园里,来自武汉的游客吴海云边采摘边品尝大棚里的各品种葡萄。
吴海云多年前曾来过嘉鱼,他说,在他印象中嘉鱼农业就是大白菜、包菜以及粮棉,没想到现在嘉鱼大棚连片建起,水果、精细菜等新的种植品种不断涌现,嘉鱼农业已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成功蝶变。
示范引领 现代农业蓬勃兴起
2012年,嘉鱼县提出了建设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发展规划。3年来,该县瞄准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以建设露地蔬菜标准园、设施蔬菜、优质水产品、优质稻高产创建、有机水果、花卉苗木、观光(旅游)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示范区为重点,整合国家、地方、社会、部门、企业、农民等各方资金,累计投入1.7亿余元,通过示范创建推动全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目前,潘家湾镇万亩露地蔬菜标准园示范区、簰洲湾镇万亩优质稻高产创建示范区、高铁岭镇万亩有机水果示范区和以陆溪、新街为核心的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区,以官桥、渡普为核心的万亩优质水产品示范区,以高铁岭、渡普为核心的万亩苗木示范区已初步建成,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和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以前,我们就种些水稻和棉花,一亩每年挣不到2000元;现在,我们在合作社的引导下种有机蔬菜,每亩一年纯赚2万元。”陆溪镇陆溪口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来丰爱高兴地说。
看到种设施蔬菜的丰厚利润,邻近的邱家湾等村组也加入到发展大棚有机蔬菜的行列中。同样在新街镇,晒甲山、马鞍山、王家月等各村相继发展设施农业。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设施农业3万亩,带动相关农户亩平增收2000元。
质量为先 农产品安全放心赢市场
11月24日,县农业环保站技术员黄学萍正在潘家湾镇露地蔬菜标准园径流池提取水样,检测该园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经过我们不定期取水检测发现,今年该地的农药残留不断降低,远低于国家标准。”黄学萍说,该园现在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生物杀虫,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大大减少。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者买菜都先看是不是无公害的,是不是绿色的,我们就努力向绿色蔬菜看齐,这样不仅销量好,而且价格更高。”潘家湾镇菜农游春明说,现在他家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并且主要用性诱剂、杀虫灯防治虫害,他的30多亩地都纳入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一个主推品种,一项关键技术,一套操作规程”和“统一饲料标准,统一用药要求,统一产品质量”的标准技术规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以生物农药、杀虫灯、性诱剂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同时,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销售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行为,积极推广50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产品,并加强对饲料添加剂的管控。
经统计,近年来,该县通过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培育,已认证农业“三品”187个。其中无公害蔬菜127个,绿色蔬菜及其他农产品24个,有机农产品7个。
同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18万亩,认证绿色食品蔬菜面积3.5万亩,“嘉鱼鱼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转型升级 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多样并存
“现在种油菜省时省力,请农机合作社的油菜直播机播种,从翻耕、清沟、施肥到播种都不用动手。”鱼岳镇南门湖村的刘刚在自家田里说,一亩地仅需支付50元劳务费,他家3亩多地半个多小时就全部播种好了。
在嘉鱼县农村,各种社会化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已成了农民不可或缺的朋友。不仅耕地、播种、插秧以及收割全程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平衡施肥等实现了社会化专业服务,而且连蔬菜等农产品销售、冷藏及物流也有专业组织运作。
据介绍,目前全县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336家,营销协会、养殖协会、机防队及运输队等社会服务组织50余家,农民经纪人4000余人。
“现在种菜只管把菜种好,运输、销售、冷藏都有专人负责,收获时就可以按之前签的订单拿到菜钱。”潘家湾镇菜农陈志红说,镇里有近千名蔬菜经纪人,还有蔬菜物流部和冷库,有了这些专业组织,他们种菜就不用分心了。
如今的嘉鱼,放眼农村,到处是收获的喜悦。仅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86%,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6元,连续三年年均递增13%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