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沈忱 通讯员 周漓 张剑
一块烫金的资源招牌
做强做大路在何方
中囯的野桂花蜜在哪里?——在湖北!
湖北的野桂花蜜重点在哪里?——在鄂南崇阳!而崇阳自然资源最多的首推金塘镇!
金塘镇又在哪里?沿106国道拐往白界公路50公里便是这个鄂东南边陲的省级“口子镇”。
立冬过后的11月下旬,记者驱车金塘镇金塘、大源、龟背、石店、葵山村等野桂花蜂蜜基地,实地探访养蜂大户辛勤酿蜜和40多位养蜂人的甜蜜事业。
所,主要从事蜂产品系列研究开发、蜜源保护利用等,并拟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协助下,着力开发蜂蜜、花粉、蜂蜡、蜂胶、蜂王浆、蜂蜜医药、蜂蜜化妆品和蜂蜜矿泉饮料等系列产品。
2012年3月,崇阳县成立了“三普”蜂业有限公司。分别在北京、武汉、长沙、南昌、上海成立营销中心,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形成了崇阳县以销售野桂花蜜为主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正在向国家申请立项,进一步把野桂花蜜资源和产业做大做强,将产品推向国内国际市场。
国内外。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外专家赴崇阳考察,洽谈合作事宜。
“养蜂人完全靠天气吃饭,每逢11月份野桂花盛开时,遇上大雨天气野桂花蕊瓣冲落,则没有收成。”石店村养蜂大户陈正当告诉记者。他说,近几年小打小闹搞了120多个蜂箱,遇上年成好,每天可产蜜600斤左右,毛收入十万元不成问题。
金塘村支部书记、养蜂协会主任李茂泉说,晴天和阴雾天最适宜蜜蜂采花,酿的蜜能卖个好价钱。
为赶上好季节,真正采到纯正的野桂花蜜,来自青山镇的养蜂大户赵应成在山沟里搭棚吃住,一路上摆放了几百个蜂箱,现场为记者摇蜜品尝。他说,要购买蜂蜜的客户太多了,每天10多个电话都是催货的,有南昌、湖南、武汉等外地客商,可惜蜜源太少。
金塘镇党委书记王功辉骄傲地告诉记者,金塘镇的野桂花,全国独有,面积最大,全镇有30万亩野生桂花树资源,为开发野桂花蜜产业提供了源泉。每到秋冬季,漫山遍野的野桂花树散发出阵阵清香。
的美称。
根据酿蜜时机,如何打造野桂花蜜产业链,提升市场份额?镇党政一班人用尽了“脑筋”。30多位镇干部采取封山育林,培养一批养蜂专业户,以示范带动辐射效应。
近年来,金塘镇把蜂养殖作为一项富民产业、甜蜜事业来抓,制定养蜂发展规划,申报野桂花蜜保护项目,封禁了30万余亩野桂花,每年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成立养蜂协会、加强技术培训、做好蜂蜜包装宣传等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使全镇养蜂事业真正成为一项有规模的“甜蜜产业”。至目前已培训村民6000人次。同时,指定村支书、村主任分工领办,向家家户户过渡。先后注册了“寿昌”牌蜂蜜商标,组织养蜜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不定期聘请畜牧技术专家上门服务指导,做好蜂蜜包装、宣传和推介工作,不断开拓野桂花蜜市场。
独木难成林。目前,该镇已建有金塘、东岳、畈上、葵山等8个野桂花蜜源基地,封禁野桂花3万余亩,共有养蜂户514户,1家专业合作社,养蜂总量达到8000余群,年产野桂花蜜900余吨,产值5400多万元,全镇人平增收1000多元。
金塘村是养蜂示范大村,村支书李茂泉谈起他的养蜂之道“条条是道”。他说,村里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宣传、销路到位,培育出夏国龙、唐金宋、唐全国等15名养蜂100群以上大户。全村80%的农家都养蜂蜜,今年产蜜15吨,按每吨6万元算,收入90多万元。
金塘村民叶夏新养蜂150群,今年收入是7.8万多元。三年间,家里建起新房,电话、手机、摩托车一应俱全。如今,东岳村的叶杨楚、王和平、杨兵这些养蜂大户年养蜂在120群以上。
野桂花蜜香飘万里
崇阳县金塘镇位于鄂赣交界的边区,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盛产野桂花蜜。因野桂花蜜质地纯正,色泽晶莹而又远近闻名。
在金塘,土生土长的山里特产较多,其中以“三野”最为出名,即野桂花蜜、野百合、野菜。
而含“金”量最高的要数野桂花蜜。其营养价值高,无农药污染,无病虫侵害,蜜持纯净浓郁,其汁液为琥珀色,固体呈乳白色,质量优良,气味芳香。
野桂花树叶青绿透黛,花瓣雪白,花蕊金黄,花粉香郁,形如梅花,那花期交错长达五个月,盛开期是雪花飘舞的寒冬腊月,此时已是百花凋零,野桂花却以梅花的品质,剪雪裁冰;似山乡村姑的清秀艳开在山岭,一任群芳妒。
野桂花又叫山桂花,是木本植物“柃”属的总称,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区的山谷、山坡、山脚、沟边、溪旁以及杂木林和灌木林中,境内随处可见,且种类繁杂。自深秋至翌年春,一朵朵野桂花展包吐蕊,暗香浮动,散发着缕缕幽芳。
据了解,1985年3月,金塘野桂花蜜专送北京蜂产品研究所鉴定,每磅含蛋白质14毫克,钙13克,核黄素17毫克,维生素C16克,营养价值是一般蜂蜜的两倍。不愧为“蜜中之王”。
县农办副主任宋金光介绍,该产品在1985年7月商业部召开的名优产品鉴评会上,被评为一等名优产品。1999年10月,作为崇阳县名优产品送“99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北京展出,被评为金奖。而且,2014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野桂花蜜生产国际基地。
金塘野桂花蜜自此名噪荆楚,冠以“中华一绝”,产品名闻遐迩,畅销
保护宝贵资源刻不容缓
在产业发展上,金塘野桂花蜜有过不堪回首的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由于过度采伐,毁林开荒,茂密的桂花资源惨遭破坏。
金塘镇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镇,人多地少,怎样摆脱贫困?镇党委、政府多方调研,请来了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他们找准了封山育林,开发野桂花蜜特色产业的路子。
该镇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崛起、资源兴镇”的工作思路,颁布了一手死封山、一手造管育的政策,实行镇党委班子领导、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坚持实行山林砍代零审批等措施,彻底杜绝了个别村卖山、卖权、卖林的短期利益行为。
一届又一届的领导班子认准一个“理”,竭尽全力实施着。他们熬过了10年苦日子,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养蜂业渐起,鼓起了人们的“钱袋子”。如今,全镇13个村90%的村庄都在养蜂,有3000多贫困户养蜂致富。但都是“小打小闹”,规模不大。
野桂花是冬季一种优质稀有的蜜源,无病虫害和农药污染,人称“冬桂”。其蜜浓郁芳香,甜润爽口,结晶细腻,乳白透明,质地纯净,色香味佳,甜而不腻,营养丰富,素有“蜜中之王”
崇阳县的野桂花分布面广,种类多,居全国之冠,特别是冬季野桂花蜜源丰富。每逢农历十月,来自本省及河南、江西、湖南等地的养蜂人,聚集到金塘镇。
记者在该镇公路两旁看到,路左右两头摆放几千箱蜂群,呈现一派追花赶蜜的盛况。
前些年,崇阳野桂花蜜赴京参加全国蜂产品质检会,独占鳌头,味压群芳,一枝独秀。有诗赞曰:“崇阳名特蜜中王,舔尽甘来口留香”。
目前,崇阳县已成立蜂产品研究
尽管金塘野桂花蜜有叫得响的牌子,有一定的规模,不愁销路,但缺乏市场化、品牌化、高效华运作,深加工不够,龙头昂起不够。
“做强金塘野桂花蜜,还有好长的路要走。”金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落球意味深长地说。
有了好的产品,但要形成一定的产业链。作为产地,金塘镇注册了“寿昌牌”桂花蜜产品商标,开展了条码编制工作。2009年,镇政府招商引资开发,联系深圳旗凯股份公司洽谈合作加工生产事宜。同时,与县三普蜂业公司联资开发。
据2004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报载:我国桂花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一张全球花卉界认可的“国际身份证”——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这标志着我国命名的桂花品种有资格在国际市场上自由交易,与桂花相关的产品价格将会提高数倍。
目前,金塘野桂花蜜产量不高,一年也不过数百吨,且大部分是贱卖蜜汁原料,每斤卖到40元左右。“如果进行深加工,价钱起码要翻2至3倍。”一位资深人士婉惜地说。
北京蜂产品研所专家鉴定:金塘野桂花蜜不仅为上乘饮料,还是一种名贵中药配方,有提神清目,润肺利尿等作用,对慢性肺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心肌梗塞、中风、青光眼等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辅助疗效,还兼具美容功效,长期使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抵抗力。
金塘野桂花蜜产业基地,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但她的靓丽还远远不够。她在呼唤有科技的深加工,呼唤完备的市场运作模式,呼唤高附加值的顶尖级的品牌。
记者期盼着金塘的野桂花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