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
我所亲历的备课改革
市实验小学 覃旦君

  “备课”是教师教学行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作用是为上课作准备,其作用不亚于指挥员上战场前拟定“作战计划”。

  笔者从教几近三十年,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到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备课模式,在此,笔者姑且称之为“个人独自备课”模式,我们常见到的左手捧着一本教材、右手一本教参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情景便是这种模式的真实写照。

  但这种模式有弊端,其一,容易造成管理的局限性,导致部分教者变得懈怠。因为“个人独自备课”这种传统模式大多数情况下是教者“私底下的个人行为”,只在管理者要求检查或进行评比的时候才呈现教案,备课过程则处于监管的盲区,全凭教者自觉。

  其二,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延长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因为教师这个行业,经验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需要五年左右才能成长为一名较成熟的老师,而“个人独自备课”这种传统模式不能给骨干教师提供传帮带的平台,导致青年教师的成长主要靠摸索、自悟。

  难题摆在了面前,大家迫切想找到破局的路径。

  2002年,我校启动备课改革的序幕,教务处召集有经验的语、数老师,成立了备课改革小组,老师们不再抄写教案了,可用电脑打印教案,这次改革初步将部分老师从抄写教案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但由于改革目标不明确、配套方案不完善,两三年的破冰之旅最终遭到搁浅。

  2005年前后,教师们要求备课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备课改革这个问题重新摆上了日程,经过七年摸索,“集体备课”登上了实验小学的舞台。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集体备课的核心是集体议课,其目的是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形成集体智慧的复案。

  反思我校推出的集体备课模式,它在以下几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它变以往的“单兵作战”为“集体作战”;它扫除了以往备课过程中只“静”不动的局面,做到动静结合;它减少了重复抄写的简单劳动,让老师们腾出时间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它搭建起骨干教师与经验不足老师之间交流的平台,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它实现了从“结果监管” 到“ 过程监管”的转移,堵住了备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纵观我校的备课改革,前后历经十年之久,十年来 ,全校领导和老师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品尝到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名亲历者和参与者,我想说:创新并不神秘。

  

2014年1月2日 星期

第04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