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午,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卫生室,初冬的阳光带着融融暖意,撒在尹少兰的身上。
“老毛病了,关节炎,每隔两三个月我就来输一次液。”66岁的尹少兰是峒山村村民,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她患上了风湿病,右腿膝盖一痛就是几十年。直到今年,尹少兰才开始在村卫生室接受治疗。
“年轻时痛也就扛着,年纪大了就更不想跑远路去看病。后来村里建了卫生室,近得很,还便宜。” 尹少兰兴奋地说,从她家走到卫生室也就一刻钟,看得好,又不贵,打5天针才花70块钱。
谈笑间,输液架上的挂瓶见了底。尹少兰张开嘴就吆喝:“王医生,换瓶啦!”
只见峒山村卫生室医生王学琦提着吊瓶匆匆赶来,换好后又急急回屋,趴在电脑前开始忙活。原来,王学琦正趁着没有病人的空当整理村民电子健康档案。
“我们为每名村民都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目前,全村3406名村民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王学琦介绍,建成数据库后,村民们的健康信息能在全市任何一个医院直接调出。
王学琦边说边演示,只见他打开尹少兰病例页面,年龄、性别、主治医师等信息立刻显示了出来,进入“基本档案”页面,跳出一个病史列表,上面清楚地写着:“9月1日,头痛一天,诊断:高血压;11月21日,高血压、胃窦炎”。
同时,尹少兰的账目清单也一目了然,从清单上可以看出,原本135.4元的药费在享受新农合后,尹少兰自己只需要掏70.4元。
2013年,鄂州市委、市政府启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考核改革,并纳入年度“十件实事”之一。一时间,在鄂州大地上,一所所现代化村卫生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截至10月,全市265所村卫生室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新建成的村卫生室实现了公房化、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达标率为100%,比省规定的时间提前2年达标,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健康有保障”。
村级卫生室,在鄂州织就了一张健康惠民的“幸福网”:网住了村民的健康,洒下满溢的幸福感。
记者离开峒山村卫生室时,尹少兰刚好打完吊瓶。她和我们打声招呼后,便踏上了回家的路。走在光洁平整的大道上,她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一步步向着阳光走去。